易水送别古诗译文(于易水送别古诗译文是什么)
-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易水送别古诗译文,于易水送别古诗译文是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于易水送别古诗译文
于易水送别
骆宾王 〔唐代〕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注释
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这里指易水岸边。
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昔时:往日;从前。《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犹:仍然。
二、于易水送别古诗译文是什么
《于易水送别》古诗译文是: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原诗: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作者:唐·骆宾王
诗歌赏析
骆宾王很想成就一番事业,可是却受到压抑,陷入苦闷之中。这首诗题为送人,却没有说明送的是什么人。开头两句是借用史事,反映诗人心中难以遏制的愤激心情。
昔日易水壮别是指荆轲为燕太子丹向秦王复仇,荆轲临行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诗人用这两句概括送别场面,写出了人物慷慨激昂的心情。诗人借古慨今,古今融为一体,为下面抒情准备条件,酝酿气氛。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已”“犹”两个虚词,有力地抒发了诗人抑郁难申的悲痛。这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不仅写出了荆轲不畏强秦的高风亮节千古犹存,而且还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这首诗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激昂壮别的场景,可以想见诗人送别的定是肝胆相照的挚友,只有如此才能够在分手时一吐心中抑郁,反映出自己的心境。
三、易水送别古诗注释翻译
易水送别古诗注释翻译如下: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拓展资料:
于易水送人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前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作者送别友人的地点;后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全诗构思巧妙,语言含蓄,寓意深远,感情强烈,笔调苍凉。
创作背景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则天,不久便被诬下狱。调露元年(679)秋,遇赦出狱;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骆宾王悲剧的一生大致可以用清人陈熙晋在《骆临海集笺注》所说的“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四句话来概括。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作品鉴赏
此诗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
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
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四、古诗易水送别的解释
古诗《易水送别》全诗的白话文意思是: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前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后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全诗原文如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扩展资料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侘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政权的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写怀抱创造了环境和气氛。
后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昔时人即指荆轲。没,死亡。荆轲至秦庭,以匕首击秦王未中,被杀。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
文章分享结束,易水送别古诗译文和于易水送别古诗译文是什么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998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
- 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
-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 槐阴别院宜清昼,入座春风秀美人图子阿谁留
-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