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樱花的古诗(描写樱花的古诗诗句有哪些)
-
很多朋友对于古人写樱花的古诗和描写樱花的古诗诗句有哪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描写樱花的古诗
《春日樱花》-唐代王之涣
春日樱花烂漫,百花争艳豪放。露华凝蕊香莺舌,风雨摇曳动人影。
朝朝暮暮恨别,年年岁岁花相伴。想见千树悬钩子,念君万里遥相隔。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樱花盛开的景象,写出了樱花的美丽和独特的气质,表达了诗人对樱花的喜爱之情,并借此抒发了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
《咏樱》-宋代王安石
风前微雨润朱颜,半含薄媚半娇羞。
初放时,翠梢细,未有人间万里愁。
东篱折取寄谁家,梦入桃花源。
不道人间行路难,只恐太轻春衫薄。
这首诗则更着重于描绘樱花的柔美和青春的气息,也表达了对樱花的热爱之情。在诗中,王安石以淡雅的笔调,将樱花比喻成女子,表达了樱花绽放之初的清新可人。诗中的“不道人间行路难,只恐太轻春衫薄”,则点出了樱花的短暂和脆弱,也表达了诗人对樱花生命之短暂的惋惜之情。
二、描写樱花的古诗有哪些呢
1、《入村》宋代方岳
原文
山深未必得春迟,处处山樱花压枝。
桃李不言随雨意,亦知终是有晴时。
译文:山深不一定得到春迟,处处山樱桃枝花压。桃李不能言语随雨意,也知道最终是有晴天时。
2、《樱花》明代:宋濂
原文:
赏樱日本盛于唐,如被牡丹兼海棠。
恐是赵昌所难画,春风才起雪吹香。
译文:日本的樱花来自于唐朝,就好像被牡丹替代的海棠。恐怕是赵昌也难画出,春风吹来香味扑鼻。
3、《樱花落》近现代:苏曼殊
原文:
十日樱花作意开,绕花岂惜日千回?
昨来风雨偏相厄,谁向人天诉此哀?
译文:十日樱花开放了,绕花观看即使一千回也不会嫌多。昨晚的风雨非常猛烈,是谁在向天诉哀吗。
4、《无题四首其四》唐代:李商隐
原文: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译文:哪儿传来阵阵清亮的筝声,伴随着急骤的箫管?在樱花怒放的深巷,在垂杨轻拂的河岸。东邻的贫家中有位姑娘,年纪大了还嫁不出去,对着这当空的丽日,对着这暮春三月半。
5、《折枝花赠行》唐代:元稹
原文:
樱花树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
别后相思最多处,千株万片绕林垂。
译文:在樱花树下送君远去,折枝花送给你。离别后相思非常难受,千株万片的樱花代表我的心。
6、《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唐代白居易
原文: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
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
译文:小花园新品种红樱桃树,闲绕花行就要游。为什么还要跟鞍马队,泥冲踏雨曲江头。
7、《题山庵》宋代王洋
原文:
桃花樱花红雨零,桑钱榆钱划色青。
昌条脉脉暖烟路,膏壤辉辉寒食汀。
译文:桃花红樱花雨零,桑钱榆树钱划色青。昌条脉脉暖烟路,膏壤光辉光辉寒食汀。
8、《奈良三笠山》近代老舍
原文:
阿倍当年思奈良,至今三笠草黄。
乡情莫问天边月,自有樱花胜洛阳。
译文:阿倍当年想怎么了,到现在三笠草黄。乡心理问边月,从有樱花胜洛阳。
三、描写樱花的古诗诗句有哪些
梅花谢后樱花绽,浅浅匀红。试手天工。百卉千葩一信通。--《采桑子》
丹砂漆盘盛井水,冷浸半坼山樱花。--《夜与原甫江家步归》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本事诗十首》
樱花落尽阶前月,
象床愁倚薰笼。--《谢新恩》
十日樱花作意开,绕花岂惜日千回?--《樱花落》
四、写樱花的古诗
写樱花的古诗为元稹的《折枝花赠行》,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樱桃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
别后相思最多处,千株万片绕林垂。
译文:
樱桃花下送你远行,赠一枝樱花寄托我的深情。
别后我思念你最多的地方在何处?就在这干株万株的樱桃林。
《折枝花赠行》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或元和元年(806)作于长安。这首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描写了一寸春心的萌动,但又不便直白。只好含蓄地折枝樱花相送别。但愿彼此牵挂这樱桃花盛开的爱情地方。诗的意境相当优美。
诗词赏析
诗作前两句写折花送行,让行者牢记分别时的情景。后两句则写送者对行者的深深依恋之情,只要看到樱桃花开,就会更加思念行者。在盛开的樱桃花下与朋友告别,那依依惜别的深情,随着这折下的花枝一起送给了远行的朋友。分别之后,那萦绕心头的浓重与思念之情,化作了千株万片绕林而垂的繁茂的樱桃花。
诗人怀着深深的惜别之情折下一枝樱桃花送给朋友,也就是把自己的“一寸春心”送给了朋友。所以,分别后,只要一看见樱桃花就会触动思念朋友的感情;而那樱桃花开得最繁茂的景象,自然就是“相思最多处”了。
好了,关于古人写樱花的古诗和描写樱花的古诗诗句有哪些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9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