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全诗意思(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全诗)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全诗意思
网上有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全诗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全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原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注释
⑴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⑵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⑶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全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点明的时令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出自唐代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原文: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的内容,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百度百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翻译
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全诗介绍如下:
诗句出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
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
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随风:一作“随君”。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赏析:
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
“君”字一作“风”。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翻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翻译 ,这首诗是李白的名作之一,属于七言绝句诗,诗的内容主要抒发了作者对好友王昌龄被贬官的感愤以及怀才不遇的同情,下面是此诗的原文以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
原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 :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阅读答案 :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杨花,子规
(2)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3、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 悲苦哀怨 的心情。
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 C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6、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答案: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
7、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
答案: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8、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暮春 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
9、从诗中发出的情感信息,揣摩李白写此诗时的心理活动。
忧虑和愤懑。表想了真挚、纯洁的友谊。
10.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11.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12.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朋友离别之际的深情,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要把情谊寄与明月一直追随朋友而去,此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两句意境相近。
15.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季节的一种_____气氛。
答案:(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
16.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17.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
答: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
18.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
答: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19、杨花落尽子规啼,除了暗示王昌龄左迁的时令,还有什么表达效果?结合意象杨花、子规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景象,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
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以及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之情。
21、李白有很多写友情的诗作,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指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给汪伦。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别孟浩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字词解释 :
⑴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⑵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⑶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一说是雄溪、满溪、潕溪、酉溪、辰溪的总称,在今贵州东部湖南西部。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
⑷与:给。
⑸随风:一作随君。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背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赏析 :
此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如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都与之相近。而细加分析,则两句之中,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简析 :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个人资料 :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见了,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
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迈,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他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及翻译 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
关注公众微信号:miyu_88,精彩内容无限推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意思是什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全诗的字面意思: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全诗如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全诗赏析:
此诗首句以杨花、子规起兴,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点明愁的由来。“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点出诗歌主旨。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
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的 全诗意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
王昌龄和李白都是唐时着名的诗人,两人是很要好的朋友。李白写这首诗的缘由,从诗题可以直接知道:李白听到好朋友王昌龄被贬谪(左迁)到荒远的龙标去的消息,遥对着朋友所在的方向,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一二句写景叙事。在扬花落尽、子规悲啼的暮春时节,忽然听到好友远贬龙标的消息,这于作者无异晴天霹雳。在这时节,作者眼前飘舞的只是零落的扬花,耳边听到的只是子规的悲啼。“扬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五溪”,本已是极偏远的地区;而“龙标”,却还在更荒僻的远方……这种种的愁情离绪叠加在作者心头,更加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三四句借景抒情。“我”要将自己的这一片忧愁之心托寄给明月,让它陪伴着好友一直跟随到夜郎西。在这里,作者大胆想象,直接袒露自己听到朋友远谪后的内心情感。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
全诗就事写景,借景抒情,特别是运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十分恰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急切关照和安慰之情,从而使这首诗成为友情诗中的名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妙处何在?
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全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扬州花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全诗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905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
-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
-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 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草绿裙腰山染黛,闲恨闲愁侬不解
-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