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拼音版李煜(李煜的诗词《相见欢》原文和注释赏析)
-
相见欢拼音版李煜
网上有关“相见欢拼音版李煜”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煜的诗词《相见欢》原文和注释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拼音版《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唐]?李煜
无wú言yán独dú上shàng西xī楼lóu,月yuè如rú钩gōu。寂jì寞mò梧wú桐tóng深shēn院yuàn锁suǒ清qīng秋qiū。剪jiǎn不bù断duàn,理lǐ还hái乱luàn,是shì离lí愁chóu。别bié是shì一yì般bān滋zī味wèi在zài心xīn头tóu。
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注释: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清秋,一作深秋。剪:一作翦。离愁:指去国之愁。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别是,一作别有。《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李煜的诗词《相见欢》原文和注释赏析
《相见欢》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名篇,它的诗词原文如下:
一、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二、翻译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三、作者介绍
李煜,五代时期南唐后主。字重光,号钟隐。继位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已经称帝三年,宋朝已先后灭掉后蜀、南汉,南唐形势岌岌可危。继位十年后,自贬国号为江南,改称国主,派遣使臣朝宋。李煜好声色,迷信佛教,只希望通过每年向宋朝进贡来苟延求存。
《相见欢》的作品赏析:
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全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诗词鉴赏# 导语《相见欢》是李煜的名作,上阕极言寂寞之深,下阕极写离愁之重,凄婉至极,泣人泪下。下面就和 无 一起来欣赏下这首诗词,欢迎阅读!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注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愁。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①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清秋,一作深秋。
②剪,一作翦。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别是,一作别有。
赏析
“无言独上西楼”句,叙事直起,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月如钩”以环境烘托人物的凄凉处境,似乎不带任何感情,又似乎带有千愁万绪。“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叶稀稀疏疏,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还有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离愁的滋味,词人已经尝尽,它“剪不断,理还乱”。这种离愁,是追忆荣华富贵的生活时的惆怅,是思恋故国家园时的伤感,是失去帝王江山后的悔恨。它像丝一样缠绕在心头,然而,丝可以剪断,可以理清,而这愁却终究无法排遣。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滋味,它积压在心头,能真切感受到,却说不明道不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别是”二字极佳,昔日一国之主,今日阶下之囚,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只得默默承受,无言独上西楼……
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
刘永济《词论》:“纯作情语,比托情景中为难工也。此类佳者,如:李后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扩展阅读:李煜的人物简介
李煜(937年—978年),初名从嘉,字重光,璟第六子,九六一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九七五年,宋曹彬破金陵,煜降宋,封违命侯,改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据宋人王铚《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煜善为诗词,著作甚多,惟已散逸。后人辑存,仅诗词数十篇而已。
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故有人说:李煜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个好的诗人。李煜在中国词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扩展阅读:历代评价
王国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王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胡应麟《诗薮·杂篇》:后主目重瞳子,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盖温韦虽藻丽,而气颇伤促,意不胜辞。至此君方为当行作家,清便宛转,词家王、孟。
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
沈谦(徐釚《词苑丛谈》引语):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沈谦(沈雄《古今词话·词话》卷上引语):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南面王。觉张郎中、宋尚书,直衙官耳。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余怀《玉琴斋词·序》: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周之琦《词评》: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及。
《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
作者 :李煜
原文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也作“别是一番”,另有一种意味。
4、西楼:指西边的楼。
5、般:一种。
翻译 :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
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
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
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赏析 :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末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更是体会不到。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沈际飞在《草堂诗余续集》中评价说:“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说:“此词写别愁,凄惋已极。‘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叙事直起,画出后主愁容。其下两句,画出后主所处之愁境。举头见新月如钩,低头见桐阴深锁俯仰之间,万感萦怀矣。(m.taiks.com)此片写景亦妙,惟其桐阴深黑,新月乃愈显明媚也。下片,因景抒情。换头三句,深刻无匹,使有千丝万缕之离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剪不断,理还乱’,则离愁之纷繁可知。所谓‘别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唯有自家领略也。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说则无从说起,且亦无人可说,故但云‘别是一般滋味’。”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相见欢的拼音全文
相见欢的拼音全文是xiāng jiàn huān 。
一、释义
相见欢的意思是见面时充满喜悦。这句话用来形容两个人在见面时的心情,表示他们因为见到对方而感到高兴。
二、组词释义
1、相见欢,离别难,只恨当初相识晚:形容人们在离别时,因为相识太晚而感到遗憾和惋惜。
2、相见欢,情意浓,今生愿得永相依:形容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深厚,希望今生能够永远在一起。
3、相见欢,心相连,风雨同行不言弃:形容两个人心灵相通,即使面临风雨也不会放弃彼此。
4、相见欢,笑语中,相知相惜两心通:形容两个人在见面时充满喜悦,彼此了解和珍惜对方。
5、相见欢,意难忘,山高水长情更长:形容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深厚,难以忘怀,即使面临山河阻隔也不会改变。
关于相见欢的例句
1、相见欢,离别难,只恨当初相识晚。岁月荏苒,花开花落,唯愿君心似我心,永世不忘。
2、相见欢,情意浓,今生愿得永相依。无论天涯海角,心永相随,不离不弃。
3、相见欢,心相连,风雨同行不言弃。患难与共,携手并进,共度人生风雨路。
4、相见欢,笑语中,相知相惜两心通。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5、相见欢,意难忘,山高水长情更长。岁月如歌,时光如梦,思念绵长不曾歇。
6、相见欢,情未已,梦里花开香满衣。花开花落皆定数,人情冷暖自知悉。
7、相见欢,情意绵,锦瑟年华共华年。岁月静好,时光荏苒,与你共度锦绣年华。
8、相见欢,情难尽,天涯海角永相依。无论何时何地,我心永与你相伴。
9、相见欢,意难忘,山高水长情更长。愿我们的感情像高山流水一样永恒不变。
10、相见欢,情深重,风雨同舟共此生。无论人生路途如何坎坷,与你携手共度此生。
相见欢朱敦懦原文拼音
相见欢朱敦懦原文拼音
相xiāng见jiàn欢huān·金jīn陵líng城chéng上shàng西xī楼lóu
金jīn陵líng城chéng上shàng西xī楼lóu,倚yǐ清qīng秋qiū。万wàn里lǐ夕xī阳yáng垂chuí地dì,大dà江jiāng流liú。
中zhōng原yuán乱luàn,簪zān缨yīng散sàn,几jǐ时shí收shōu?试shì倩qiàn悲bēi风fēng吹chuī泪lèi,过guò扬yáng州zhōu
相见欢,词牌名,又名“乌夜啼”“忆真妃”“月上瓜州”等。以薛昭蕴《相见欢·罗襦绣袂香红》为正体,双调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另有双调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一叶韵一叠韵两平韵;
双调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三句两平韵等变体。代表作有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
唐教坊曲名。《南唐二主词》李煜有“无言独上西楼”一首均题作“乌夜啼”,但此调实为“相见欢”。此调本唐腔,薛昭蕴一首正名“相见欢”,与李词格律完全相同。或名“乌夜啼”(与双调,四十七字,平韵,别名“圣无忧”的“乌夜啼”不同)。
后人据李煜词更名“秋夜月”“上西楼”“西楼子”。康与之词名“忆真妃”。张辑词有“唯有渔竿明月上瓜州”句,因名“月上瓜州”。
此调每句用韵,后段与前段句式略异。词体凡前后段句式格律相同者为重头曲,后段起句即相异者为过变曲。此调声韵极富变化,音节响亮,而又流畅优美,音乐性很强。
从“相见欢”这个词牌名就可知,该词式的声律系统原本就不是用来写愁的,只是这个声律效果也适合与写愁而已,辛弃疾有词就不是写愁。
换句话说,“相见欢”的声律特征原本是用于漫吟轻诉的,表现愉悦就成婉约,而加入些悲情便就写成愁了。薛昭蕴与冯延巳词均写闺情,语意轻快。
李煜两词则抒写沉痛之情,最能体现此调声情特点。南宋朱敦儒七首,多抒写感时伤世之情,如:“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李煜《相见欢》全诗的拼音是什么?
wú yán dú shàng xī lóu ,yuè rú gōu 。 jì mò wú tóng shēn yuàn suǒ qīng qiū 。 jiǎn bú duàn ,lǐ hái luàn ,shì lí chóu 。 bié shì yī bān zī wèi zài xīn tóu 。
相见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等。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代表作有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等。
该调仿于唐,正名《相见欢》,南唐后主李煜作此调时已归宋。古人云“亡国之音哀以思”,诗人身为亡国之君,这哀之痛与思之切都深沉而含蓄地体现在这首词中。故宫禾黍,感事怀人,诚有不堪回首之悲,因此又名“忆真妃”。又因为此调中有“上西楼”、“秋月”之句,故又名“上西楼”、“西楼子”、“秋夜月”。宋人则又名之为“乌夜啼”。(《词苑丛谈》云:“南唐李后主乌夜啼词最为凄惋,词曰:‘无言独上西楼’云云。”故“锦堂春”亦名“乌夜啼”﹞
此调有多种格体,俱为双调。三十六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过片处错叶两仄韵。两结九言,宜于第二字略豆,旧谱分作六言、三言两句,不尽适合。
关于“相见欢拼音版李煜”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734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 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
-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帆影依依枫叶外,滩声汩汩碓床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