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桢什么朝代的诗人(王士禛是哪个朝代的 王士祯是什么朝代的)
-
王士桢什么朝代的诗人
网上有关“王士桢什么朝代的诗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王士禛是哪个朝代的 王士祯是什么朝代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王士桢是清代的诗人。
王士祯(1634年-1711年),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顺治十四年(1657)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诗论创"神韵"说,于后世影响深远。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当时,王士祯名扬天下,官位也不断迁升,成为清初文坛公认的盟主,一时间,诗坛新人到京城求名师,往往首先拜见王士祯。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书。不久,因受王五案失察牵连,被以"瞻循"罪革职回乡。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帝眷念旧臣,特诏官复原职。
康熙五十年(1711年)五月十一日卒,
享年78岁
王士禛是哪个朝代的 王士祯是什么朝代的
是王士禛吧,
王士禛(1634一1711),清大臣、诗人。死后因避雍正讳,改称士正。乾隆时,诏命改称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属今桓合)人。顺治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他以诗知遇,康熙帝尝征其诗,录三百篇,题曰《御览集》。所作多抒个人情怀,吟咏风月。论诗创神韵说。著《带经常集》。
姓名:王士禛
别名:士正
生辰:1634
忌日:1711
籍贯:山东新城(属今桓合)
地区:山东新城(属今桓合)
国家:清
职业:大臣、诗人
1、王士祯是清朝。
2、王士祯(1634年—1711年),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豫孙,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汉族,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
3、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
4、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
王士桢是哪个朝代
导语:对于人物王士桢,各位了解过吗?下面是我整理的王士桢人物介绍,供各位参阅,希望对大家有用。
王士祯朝代:明朝→清朝
王士祯介绍:王士祯(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诗论创“神韵”说,于后世影响深远。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康熙朝书画家宋荦称王士祯“书法高秀似晋人“。近人称其书法为“诗人之书”。博学好古,又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
王士祯《春不雨》作品原文
西亭石竹新 作芽,游丝已罥樱桃花。
鸣鸠乳燕春欲晚,杖藜时复话田家。
田家父老向我说,“谷雨久过三月节。
春田龟坼苗不滋,犹赖立春三日雪。”
我闻此语重叹息,瘠土年年事耕织。
暮闻穷巷叱牛归,晓见公家催赋入。
去年旸雨幸无愆,稍稍三农获晏食。
春来谷赋复伤农,不见饥鸟啄余粒。
即今土亢不可耕,布谷飞飞朝暮鸣。
舂莩作饭藜作羹,吁嗟荆益方用兵。
注释
石竹: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对生似小竹,开红白或杂色小花,供观赏。
游丝:春天在空中飘动的由蜘蛛等所吐的细丝。俗称“天丝。”
罥(juàn):挂。
乳燕:雏燕。一说正在哺育雏燕的母燕。
“杖藜”句:时常拄着藜杖来农家闲话。
龟坼:田地干裂。滋:长。
穷巷:陋巷。
“去年”句:去年天气阴晴适宜,风调雨顺。旸(yáng):日出,晴。愆(qiān):差错。
三农:指平地、山地、泽地的农民。一说指春、夏、秋三个农时。晏食:安食。无旱无涝,故安。
土亢:土地干燥坚硬。
莩(fú):麻的种子。《尔雅·释草》:“莩,麻母。”郭璞注:“苴麻盛子者。”《诗经·豳风·七月》:“九月叔苴。”藜:一种草,嫩叶可食。
荆、益:荆州和益州。在今西湖、四川一带。方用兵:正在打仗。
鉴赏
此诗作于顺治十四年(1657),这一年自春至夏,北方三月不雨,此诗即咏写此事。
首两联交代背景,描写“春欲晚”的时节的农村风光,并由杖藜老农话农事引入下层。三四两联借田家父老之口描述农村干旱情景。旱情的严重,田家父老的忧虑凸现无遗。下面四联写诗人内心的触动及深深叹息。诗人既为农民在贫瘠的土地上岁岁劳作的悲苦命运而感叹,更为官府的剥削压榨,使农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和损害的现象愤懑不已,揭示出农民辛勤劳动反而日益贫困的真正原因并非只是天灾所致,而在于统治者的残酷盘剥,笔锋直指封建统治者及不合理的制度。尾两联又回到眼前现状的描写:土地干旱无法耕种,人们只能用野果野菜充饥,而清兵又要从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向云南发兵进攻,人们在遭受灾荒的侵害、官府剥削压榨的同时,还要蒙受战乱的痛苦。
此诗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和生活处境寄予了深深的关切同情,对腐败统治阶级及不合理的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揭露,极富战斗性和认识价值。
"世态 渔洋 已道尽,人间何事不鹅笼"中的渔洋是什么意思
释义:世间的万物万态渔洋先生已经都说得清清楚楚了,这人间的哪件事不是变幻无常的呢?
注释:渔洋,人名,清初诗人、文学家王士禛,别号“渔洋山人”,此处以“渔洋”作为省略代称。
鹅笼,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记载,东晋年间,阳羡人许彦背着鹅笼在山中行走,遇见一位书生因脚痛请求许彦将他放在鹅笼中,背着他赶路。
行至一棵树下,书生为了答谢许彦,从嘴里吐出一铜盘奁子,奁子中有各种饭菜,山珍海味罗列在一起。
又从嘴里吐出一个女子,年纪大约十五六岁,容貌绝美,衣服华丽,同他们坐在一起饮酒。女子见书生喝醉,对许彦说自己私下有个爱慕的男子,趁机从口中吐出与许彦一同喝酒交谈。
让许彦大为吃惊的是,书生醒来后,就在女孩应酬书生的时候,她藏匿的男子又吐出来一个二十左右的女子。
出处:《短禾行》
作者:蒲松龄
创作年代:清
扩展资料鹅笼书生
《鹅笼书生》原是南朝梁吴钧《续齐谐记》中的一篇古代志怪小说。
《鹅笼书生》讲的是一个关于背叛的道理:你所爱的,可能在爱着别人;你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和别人的秘密并无二致。——大家都喜欢在没人的时候为自己的小把戏而陶醉。
殊不知,当黑夜降临,全体国民进入睡眠状态。千家万户上演的,其实是同一种人性优劣的剧本。
《鹅笼书生》的寓意,更在于秘密的泄露。无论多大的秘密,大家都有足够的口袋去装、去隐藏。但,总有那么一天,你会露出蛛丝马迹。
关于“王士桢什么朝代的诗人”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706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 鸟雀不知郊野好,穿花翻恋小庭中
-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 晴野鹭鸶飞一只,水葓花发秋江碧
-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