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到韶山诗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下一句是怎么说的)
-
七律·到韶山诗词
网上有关“七律·到韶山诗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下一句是怎么说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七律·到韶山
近现代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已经与故乡阔别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铁鞭。
因为有这么多敢为自己伟大理想而去牺牲的人,敢去改变旧的日月换新的天地。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注释
别梦:指离别之后,不能忘怀,家乡与故人常出现在梦中。
依稀:仿佛、隐约,不很分明。
咒:诅咒、痛恨,这里只是恨的意思。
逝川:流去的水,比喻流逝的光阴。
故园:故乡,指韶山。
红旗:革命的旗帜,象征中国***的领导。
农奴:本指封建时代隶属于农奴主、没有人身自由的农业劳动者,此处借指旧中国受奴役的贫苦农民。
戟:古代的一种刺杀武器。
黑手:指封建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国民党右派等黑暗势力的魔掌,喻反动派。
高悬:高高举起。
霸主鞭:指反革命武装,即蒋介石反动武装。
为有:因为有。
多:增强激励。
敢教:能令、能使。
日月换新天:谓半封建半殖民地韵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喜看:高兴地看到。
菽:豆类的总称。
千重浪:一层层波浪,喻指随风起伏的大片庄稼。
英雄:此指新中国的农民。
下夕烟:从黄昏时的炊烟和暮霭中归来、
创作背景
1959年6月25日傍晚,伟人回到了阔别32年之久的家乡韶山,逗留到27日午后离开。伟人在这次返乡,与故乡父老欢聚畅谈,使人民非常激动欢乐,这两天成了韶山真正的节日。这首七律,是25日深夜写成的。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下一句是怎么说的
“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上句是“为有牺牲多壮志”。诗句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诗文如下:
《七律·到韶山》
近现代?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诗意: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已经与故乡阔别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铁鞭。
因为有这么多敢为自己伟大理想而去牺牲的人,敢去改变旧的日月换新的天地。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七律·到韶山》是现代诗人毛泽东所做的一首七律,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这首诗以景写意,虚实结合,动静相应,韶山的雄伟突兀,透过诗人丰富的情思、雄健的笔力,显得气势磅礴,意气昂扬。
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下一句诗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句话出自《七律·到韶山》,《七律·到韶山》是一首七言律诗,记述了作者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
《七律·到韶山》通过对韶山人民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作者高远的思想境界。
《七律·到韶山》评价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是太阳快要落山时的景象,韶山的人民从清早起就在田地里紧张地劳动着,在夕阳之下,万物都将休息了,鸟儿也要归巢了,这时候看到了什么呢,他欢喜地看到韶山的水稻和豆类作物,被风一吹,掀起了重重的波浪,就在这种非常优美的景象下,遍地的英雄,趁着夕阳的美景在一天紧张的劳动之后收工回家了。
这首诗以景写意,虚实结合,动静相应,既写登高望远的景致,也写极目远眺的情怀,韶山的雄伟突兀,长江的恢宏壮阔,透过诗人丰富的情思、雄健的笔力,显得气势磅礴,意气昂扬。
七律·到韶山的作品原文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⑴,故园三十二年前⑵。红旗卷起农奴戟⑶,黑手高悬霸主鞭⑷。
为有牺牲多壮志⑸,敢教日月换新天⑹。喜看稻菽千重浪⑺,遍地英雄下夕烟⑻。
七律到韶山诗词背景
七律到韶山诗词背景:《七律·到韶山》是毛泽东于1959年6月25日回韶山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毛泽东对故乡的回忆与追怀,表达了对中国革命历程的感慨和胜利的喜悦。
韶山是毛泽东的故乡,他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光。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故乡,深感故园依旧,人世沧桑。在那个年代,韶山冲里的农民为了革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诗人的内心充满了感慨。这首诗通过描绘韶山的风景和农民的劳作,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奋斗精神。
整首诗中,毛泽东表达了对韶山的深情厚意和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缅怀。他通过描绘故园的风景,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韶山人民的感激之情。同时,他也通过描绘农民的劳作场景,展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艰辛与坚韧。
在诗的结尾,毛泽东用“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描绘,表达了对革命胜利和丰收景象的喜悦。他赞扬了韶山人民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也表达了对中国革命胜利的自豪和喜悦。
总之,《七律·到韶山》是一首充满深情厚意和历史感的诗篇,它表达了毛泽东对故乡和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奋斗精神。
律诗的特点: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押平声韵,且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3、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4、内容丰富含蓄,表达精炼,往往包含着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
5、语言精炼,形象性强,节奏韵律优美和谐。
6、富于音乐性和建筑美。
7、讲究炼字、炼句、炼格,注重艺术技巧。
关于“七律·到韶山诗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62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 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
- 诉衷情(雨中会饮赏梅,烧烛花杪)
- 汉宫春(寿乡帅范尚书。郡有苍云堂,因古柏得名)
- 杜重威引俚语
- 生查子(和夏中玉)
- 妾薄命·为曾南丰作
- 减字木兰花(赠孙兴宗侍儿四首)
- 度仙霞关题天雨庵壁
- 朝中措(约和卿、敬之持醪为文叔生朝)
- 还自广陵
热门名句
-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 对此怀素心,千里共明月
-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 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