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现代文课外阅读经典演练答案(有赞美沙漠中沙柳的散文和诗歌吗)
-
七年级现代文课外阅读经典演练答案
网上有关“七年级现代文课外阅读经典演练答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有赞美沙漠中沙柳的散文和诗歌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不好, “刚毅”既写出了顶针坚硬的质地,也突出了母亲生活中坚持不懈(或坚强、坚毅等)的品质。而“坚硬”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2.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了母亲忠厚隐忍、吃苦耐劳、坚忍顽强的品质,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丰满、更感人。
3.答此题时,学生要做到结构相似,且与文中的两句有相同的表达效果即可给满分。
示例:镌刻着流逝的日子。
4.答题要点:把顶针称作“一生的戒指”,是因为顶针凝聚了母亲一生的艰辛,是对母亲一生辛勤劳动、默默付出的赞美,是对母亲的深深感激。(意思相近即可)
5.此题答案多元化。学生答题时能抓住生活中的感人细节来写,语言通顺,给满分。其余则酌情给分。
有赞美沙漠中沙柳的散文和诗歌吗
1.
红柳顽强、专注、美丽、执著、甘于寂寞。
2.通过刻画在恶劣环境下顽强生长的胡杨树形象,衬托出沙漠中同样富有顽强生命力的红柳的美。(意思对即可)
3.想起身在蛮晃之远处变不惊。(后四个字下面加点点)
4.选2句:作者用“宁愿……也”这样的句式变线了红柳义无反顾地选择大漠瀚海的倔强形象。
5.(1)突出了红柳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2)以物喻人,歌颂那些在名利面前甘于清贫,坚持操守的人。
寂寞红柳
作者:山谷
①车一过托克逊,就进入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除脚下一条黑色的柏油路,两旁和天尽头都是浩瀚无际的黄沙,近处是黄褐色的块状戈壁,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弥漫着没有任何生命迹象一片死寂。汽车朝瀚海深处驶去,临近塔里木河流域,蓦地钻出一株两株、一丛两丛胡杨树,枯槁的树干和顶端的新绿,在荒漠中挺出一片片绿荫,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瞪大双眼仔细观察,还见匍匐在沙丘的地表上有一层翠绿,车渐渐驶近,方辨识出那是一丛丛蓬勃的细柳一般的植物,中间蓬勃起嫩紫的新红,像姑娘脸上刚刚洇开来的胭脂痕。
②同行的新疆朋友告诉我们,这是红柳。
③端详这在大荒野中也不失昂扬的一分笑意,禁不住怦然心动,一股热流在胸中回荡,久久难以释怀。这一份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兀地让人想起刑场上的视死如归,想起身处绝境之中从容镇定,想起蛮荒之远的处变不惊,也让人联想起壮汉胸前素手的抚摸,想起干涸心田清泉的滋润……
④我不知道有无关于红柳的民间传说,如果依我猜想,她该是侠肠柔骨的女子宁死不屈的灵魂的再现。她要在这天地之间,留下她的凄情哀婉,她的绝唱,在甩下一串潇洒和浪漫后,昂起头嫣然一笑,毅然决然地走向天涯,走向大漠深处。她依旧年年岁岁开花,在蓝天旷野中,在无人注目欣赏的孤城绝域,以自己的一腔柔情照耀天地,将微笑将柔情留存在天地方圆之间。
⑤我看见了红柳的妩媚,那一抹于深绿丛中散发出来的美丽,粉紫的细细的叶子,衬出柳枝的翠绿和旷野的落寞,那一份顽强、专注,让每一个多看她两眼的人生出无限的爱怜和敬意。她把她惊人的美丽和执著、倔强,留在天地之间,宁愿与大漠瀚海相伴,也不在繁嚣的江南内地水草丰茂之处留连,那儿有着太多是非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拉拉扯扯,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和朋比为奸,只是为了占有一丁点的蝇头微利,一丁点的风光名头,从而搅得内心不得安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心灵的安静使人更为高贵和脱俗的了。红柳安心在这寂寞之中。
⑥这荒漠瀚海,可是红柳们的天地啊,她的微笑,她的爽朗,她的高傲,是天地之间的另一种颜色和性格。选自《扬子晚报》
神奇的沙柳
■郭建跃
有一种神奇的植物——沙柳。不亲眼目睹,确实无法让人相信它竟然能在沙漠中成活,而且还能结伴成林,成为改变沙漠植被,造福人类的宝贵植物。
沙柳形如火炬,生于鄂尔多斯沙漠,具有干旱旱不死、牛羊啃不死、刀斧砍不死、沙土埋不死、水涝淹不死的“五不死”特性。沙柳属于速生,多年生灌木,成活率高,适应性强,抗旱耐贫瘠。春季来临时,风沙肆虐,沙丘平移,不管沙柳被埋得多深,只要露一个头在外面,它就能够茁壮成长,虽然不怕干旱,但雨水充足它也能够一样生长。它不怕牛羊啃,即使把四周的皮都啃光了,只要在里边有一枝牛羊够不着,过不了多长时间又恢复了生机,长于地面三四米高,扎于地下却像网一样寻求养分向四处延伸,根系非常发达,最远能够延伸到100多米,一株沙柳就可将周围流动的沙漠牢牢固住。
常年种植者给我们讲沙柳,就像讲一项科学发明,他们摸索出种植沙柳的独特经验:80厘米的沙柳苗,挖一米深的坑,种植时全部埋死,冬天防冻,春天大风一过,刚好露出小苗,略为施水,到了秋天就会长出一米以上的杆茎,第二年就长成一簇火炬样的年轻沙柳,到了第三年,它就开始“生儿育女”作贡献了。这种沙生灌木还能像割韭菜一样,具有“平茬复壮”的生物习性。
人们用刀齐根砍下这些沙柳,再切成七八十厘米就成了新苗了。这时,砍过的沙柳并没有死,它们默默地孕育着,等待来年春天的新生。尤为奇特的是,三年成材,越砍越旺,这是沙柳的本性。可是,如果你忘了它们的献身精神,让它养尊处优,不去砍掉长成的枝干,到不了7年,它们就会“抑郁而死”成为枯枝。人们说,这就是它的“不做贡献就死”的性格。过去,农牧民把平茬后堆积如山的沙柳当柴烧,因而种植和管护沙柳的积极性也不高,有些地方原本大片成活的沙柳因为砍伐不及时,最后都变成了沙漠中的植物尸体。
是驻扎在这里的军人发现了沙柳的神奇,于是,便依靠沙柳的这种特点,不仅把不断内侵扩散的上万亩沙丘牢牢地固住,而且成片成串的沙柳形成的植物带,涵养了沙地的水分,削平了沙包,没有几年,就形成了一片片绿地。接着,他们就种树、种庄稼、种药材,形成的植物链又可以饲养牛羊鸡鸭,形成的万亩林成了库布齐沙漠的“特区”。特区的经验就是:“沙漠种沙柳,沙柳养绿地,绿地变良田,良田产饲草,饲草养牛羊,牛羊变资金,资金再投入。”
他们诙谐地说:“都是沙柳惹的‘祸’,没有沙柳就没有‘万亩林’,你说沙柳神奇不神奇。”人们后来慢慢又发现,这种植物成活后柳条既可当种苗卖,也可作为制作刨花板、中密度板的原材料出售;沙柳等沙漠植物粉碎青贮,还可做成牲畜的“营养罐装食品”。针对它优良的燃烧性能,用它来进行生物质发电,是新的工业时尚,该项目技术装备简单,运行成本低,项目效益多元,据说,2吨沙柳至少相当于1吨以上标准煤的燃烧热值。这一思路既解决了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的问题,又与当前牧区全面推行舍饲圈养的做法合拍,前景非常看好。
因此,沙柳引发的沙产业成为如今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沙柳,正因为你的神奇,才演绎了茫茫沙漠中万亩良田的奇迹。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里〝还原〞这篇文章的答案学习帮助
答案一1、少年;以装钱的易拉罐为线索,明写少年的易拉罐“得而复失”,暗写刘江的易拉罐“失而复得”,明暗结合,安排情节。2、心里头却咚咚地敲鼓→心里也空空的→心里很坦然3、表明少年内心的紧张、兴奋、激动。4、烘托了少年坦然的心情。5、作用有二:一是侧面描写,表现刘江生活节俭(或勤工俭学);二是前后照应,使叙事清楚、结构完整。6、本意是恢复了原来的状态,此指少年恢复了往日坦然的心态。
答案二1,慌忙,哆嗦打点说明这少年对于自己捡到易拉罐后知道里面有钱怀有不安的情绪,知道这钱不是正义之财,不属于自己,故而心里发慌,不安2,“还原”一词的深层含义我觉得是:由于该少年得到的易拉罐是意外得到的,而当他得知自己所捡到的就是同学刘江丢失的易拉罐,最后无意中又回到了他本人手中,心里是很高兴,坦然的。3,该景物描写的作用:从侧面衬托出不将不义之财占为己有的心里舒坦之情。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六答案老海棠树(史铁生)
老海棠树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
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从第④段中找出与第⑤段画线句“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相照应的句子: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
2第②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的作用是内容上,表现“我”在老海棠树上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结构上,为下文进一步写“我”和奶奶的亲情作铺垫。
3品读第⑥段画线部分“‘奶奶。’‘奶奶!’‘奶奶——’”,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第一声陈述的语气写出“我”有—点不安,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第二声感叹的语气写出“我”急于想得到奶奶的原谅;第三声无奈的语气写出“我”的哀求。
4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5选择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
(8分)感点明确,围绕中心,理由充分,语言流畅,8分;感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通顺,7-6分;有感点,有理由,40字以上,5-4分;有感点,40字以下。3—1分。
14.作者在第①段说:“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从全文看,“张望”这一神态体现了奶奶怎样的心态(4分)
15.有人认为,写第②段主要是为了体现奶奶对“我”的关爱。你同意吗?为什么?(6分)
16.“老海棠树”这一形象在本文中起到哪些作用?(6分)
17.作者在追思奶奶时,有一种“永生的痛悔”。那么,作为年轻人,在如何关爱自家老人的问题上,我们可以从本文吸取哪些教训?(6分)
参考答案:书村网整理
14.①希望有一份工作(答出此意得1分),②希望跟上时代(答出此意得1分),③希望自己不被时光抛弃(或希望自己对亲人和社会更有用。答出此意得2分)。
15.不同意。此段确实写了奶奶对“我”的关爱,但这不是主要的。(答出此意得2分)作者在此段描写奶奶的语言、神态、动作,并以“我”形象作烘托,主要是为了体现奶奶对孩童人生的羡慕,对无法融入孩童世界的失落、无奈。(答出此意得4分,其中,概况本段占1分,点出作者意旨占3分)(若答“同意”并阐述了理由,最多只能得3分)
16.①“老海棠树”是全文线索,作者围绕着“老海棠树”组织材料,写奶奶的人生晚景。②“老海棠树”是奶奶人生的象征,既象征了奶奶渴望更有用、渴望跟上时代的可敬可叹的生命品格,也象征了奶奶的命运。③“老海棠树”是烘托奶奶形象的一个景物,寄托了“我”对奶奶的思念和愧悔。(每个方面2分)
17.例:我们应该明白:①老人渴望跟上时代,而不愿被时光抛弃;②老人希望对亲人、对社会更有用,而不愿成为累赘;③关爱老人,比赡养更重要的,是体惜他们的心境,不让他们感到失落,不让他们感到被时光抛弃;④对老人,不仅要献出关爱,更要让他们感觉到,他们对我们很重要;⑤我们无法给老人更多的时光,但可以帮助老人们减缓对时光脚步的恐惧。(恰当答出一点可得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6分。意思对即可)
19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什么?(3分)
20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品味第⑦段 “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中“凑”字的妙处。(3分)
(2)比较下面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3分)
原句: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
改句: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离开那张报纸、灯光、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
21文章反复写了奶奶在海棠树下张望的情形,奶奶的“张望”是什么?(3分)
22第二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3结合文章内容,发挥想象描写“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请你描绘一下这形象。(4分)
参考答案 :
19 本文记叙了奶奶在老海棠树下糊纸袋、补花,扫院子、扫街,识字、读报纸的情景,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
评分意见:概括老海棠树与内容联系1分,与中心1分,线索1分。
20 (1)凑是靠近的意思,表现奶奶小心谨慎的样子,传神的表达了奶奶对知识渴望又怕别人笑话的忐忑心情。
评分意见:每点1分。
(2)原句运用了排比句式(或者反复),写出奶奶目光离开的过程,原句突出强调了对奶奶的无限的深情;改句表达平淡,不能表现对奶奶的真挚的情感。
评分意见:句式1分,好处1分,改句1分。
22奶奶的“张望”就是她的期盼。被人说成是吃过剥削饭的地主,她感到屈辱。她希望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她希望通过辛苦劳动,用行动证明自己能够自食其力;她努力识字读报,希望自己能够跟得上时代;她期望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书村网 >
关于“七年级现代文课外阅读经典演练答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621.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顽老情怀,都无欢事,良宵爱幽独
-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
- 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
-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 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 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