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开花的树的层次划分(一棵开花的树全诗是怎样的?)
-
一棵开花的树的层次划分
网上有关“一棵开花的树的层次划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一棵开花的树全诗是怎样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棵开花的树》的层次划分如下:
1. 第一节:描述了主人公为了她的爱情苦苦等待的心情,韶华易逝,但心中的情却愈发深厚,为了一次遇见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2. 第二节: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的期待和激动,用强烈的比喻来表达出对爱情的憧憬。
3. 第三节:这一部分描绘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态度,用树的生长来比喻爱情的成长,树有花开,而她的爱情却无果,表达出深深的悲伤和痛苦。
以上就是《一棵开花的树》的层次划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棵开花的树全诗是怎样的?
席慕容的诗一棵开花的树如下:
原文: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
《一棵开花的树》是中国诗人席慕蓉1980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诗的开篇刻画了主人公曲微深婉的内心,表达出她对爱情的美好期昐;诗的第二节紧承上节诗意,将少女痴痴等待意中人的心境幻化为长在必经之路旁的一棵开花的树;诗的最后一节表达了这位少女一片痴心,空自凋零的失落之情。这首诗富有真情美,娓娓道来却饱含诚挚;极具画面感的意象美;还极具声韵谐和之美。
作者简介:
席慕蓉,全名穆伦·席连勃,笔名肖瑞、漠蓉、穆伦、席连勃、千华等,出生于重庆市,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席慕蓉14岁入台北师范大学艺术系,正式开始习画,同时开始写散文和诗。1963年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项奖项。
她的作品中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著有小品《三弦》,散文《同心集》、《写给幸福》、《江山有待》。
席慕容诗歌赏析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1980.10.4?
作者:席慕蓉
创作年代:1980年
作品出处:《七里香》
文学体裁:现代诗歌
作者自述这首诗是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我在生命现场遇见了一棵开花的树,在替它发声。”至于有些人把作品解读成“女孩子站在那里等男孩子看她”的情诗,她表示“有点犹疑”。但她同时声明,诗人的解读只是其中的一种,因为读者的解释也有道理。一般认为,席慕蓉的这首诗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诗一开篇,就刻画了这位少女曲微深婉的内心,表达出她对爱情的美好期昐。“为这”几句,诗人借用佛家前世今生的说法,将少女渴慕生命中绝对爱情的赤诚之心表露得神圣空灵而又淋滴尽致。
诗的第二节紧承上节诗意,将少女痴痴等待意中人的心境幻化为“一棵开花的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慎重”一词更细腻地刻画了少女努力完善自我,用一颗真心去跳望爱情的心理活动。诗的最后一节表达了这位少女一片痴心空自凋零的失落之情。当意中人“无视地走过”,那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是少女凋零的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凄凉之状,催人泪下。
这首诗富有真情美,娓娓道来却饱含诚挚。诗中将“我”这个抒情主人公幻化成一棵树。这棵树为热烈、减挚、执着的爱所浸染。它的意象单纯而又新颖。读完全诗,仿佛看到了一棵为情守望终身的树,它生长在诗人精神的原野,是诗人情绪的流动与飞扬,是诗人情感的外化。
而作者的感情就像繁复的花瓣一样一层一层地舒开,所有甘如醇蜜、涩如苦莲的感觉正交织在心中。这就带来了无限的遐思与感动。有评论说,此诗所表现的前世约定的缘分,把爱情的专注宗教化了。由此生发出一种崇高感。
诗中,这种对爱情的追求,借一种在最美丽的时刻在路边的停立来显示,特别是这停立不是偶发的,而是在佛前祈求了五百年的夙愿,这是动人的痴语。既然是如此久远的积愿,又是在以最美时分的期许,再加上经过精心选取的地点——“长在你必经的路旁”,以及姿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实际上,长远的和眼前的时间已经证实了“我”对“你”深切的期待。当此种前世的盼望和今生的期许都受到忽略的时刻,“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便具有了摧毁心灵的效果。
这首诗极具画面感的意象美,它成功地突出了抒情主人公与开花的树、物与我的关系,并把它们凝聚成传情达意的意象群落。“我化作一棵树”,树就是“我”。这些意象群落以及将感受视听化的艺术效果,读之叹息。尤其是,一棵树“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过目难忘,极具画面感,极具视觉冲击力,满树的花几乎开在了人心里。全诗体现的总体风格是宁静、执着。在看似平淡的语气下,是波澜起伏的心的大海。
这首诗还极具声韵谐和之美。全诗韵味十足,娓娓道来。诗中的“花”、“美丽”、“佛”、“尘缘”等,不仅有情意,而且有情节,有想象——“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有夸张——“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在热闹的转折之间充满深情,而这深情又开成繁花。
这是一首精致感人的美丽小诗,虽然没有一个“爱”字,热烈、执着的爱却跃然纸上。走过缤纷的花丛的时候,也许会想到在我们的身边的生灵中有那么一些正深深地爱着我们,就像这棵开花的树一样,因我们的存在而情味无穷。
徐志摩的爱情诗,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赏析
这是诗人席慕容写的一篇散文,全篇仅有二百余字。文章的好坏并不在于长短,它传达的意境,却深邃辽远,令人回味无穷。
“山茶花又开了”,忽然其来的第一句,直点所要开展的主题,一个“又”字,证明了作者长时以来对于“花”或者“山茶花”的关注。“洁白”与“开了满树”,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引申了所要展开的内容。
“花”,给人以一种愉悦的心灵享受,它是一个画面和时间的定格,它背后的内容很复杂,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绽放美丽的追求——“每次,我都不能无视走过一颗开花的树”,就是这个道理。
“洁白温润”是温暖明朗润湿而柔弱的,“洁白”象征着纯洁,“纯洁”是一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小芽儿”是口语,读来让人亲切,充满了未知的幻想。
“饱满”和“绽放”,是一个成熟的过程,“越来越”、“慢慢的”是一种坚深,有种了然于胸却不愿道出的苦痛。“半圆”、“将圆”、“满圆”,非常形象而贴切,用一种象征的意蕴,同样点明了一种成长的过程。
席慕容的诗歌多写爱情、乡愁、时光和生命,爱的抒发已成为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主题。而在这些爱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忧愁。席慕容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细腻的视角,来体验着生命中的温存。
席慕蓉的诗作一直颇受瞩目,其中亦有异于诗作的特色,评论其诗作的文章颇多,散文作品较特殊之处,如‘花’在席作之中所占地位十分重要,另外,兼论席慕蓉的写作技巧,如颜色的搭配、问句的运用、重覆句型的使用。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
1963年,席慕蓉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项奖项。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
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2017年12月,席慕蓉作词、吕学东作曲、姜丽娜演唱《故乡的歌》获第十届中国金唱片奖民族类最佳原创单曲奖。
百度百科-席慕容参考资料:
席慕容诗歌赏析《诀别》《山路》
一、《诀别》赏析:
即将分别,诗人首先感受到的是遗憾、内疚、悔恨。也许是因为之前相聚的日子没有好好珍惜,至今心有不甘。然而,聪明人总是善于自我调节的。诗人写到:“世间种种,后终必成空。”错过之后,有对己方的反省、问责,更有给对方的祝愿:珍重。
因为过去生活存有缺憾,离别时放大这种情绪。自我安慰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否定人生的实在,或是从对别人的祝福里获得某种救赎。离别让人对己对他形成反省。情感的不完满、人生的缺憾,这些具有悲剧品质的东西,此刻得到突出表现。
在谈到送别诗诗,人们总会想起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然而,我亦想到席慕容的《送别》,这并不会死送友人,而是叙述青春的流逝,这诗让我的思绪不断地游离,让我们思考那曾经走过的点点滴滴。
二、《山路》赏析:
这首《山路》是席慕容早期的作品,出自《无怨的青春》。用席慕容的话来说:“而朝我迎来的,日复以夜,却都是一些不被料到的安排,还有那麽多琐碎的错误,将我们慢慢的慢慢的隔开,让今夜的我,终于明白。所有的悲欢都已成灰烬,任世间哪一条路我都不能,与你同行。”
人生无法避免遗憾,总有一些约定我们无法等到践行的时刻。佛说,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有一些事情终未发生,有一种结局就此写定。
席慕蓉童年轶事:
1943年,席慕蓉生于四川,之后她住过上海、香港,而后到台湾。本来,身为蒙人的席慕蓉并不觉得自己与周遭的同学们有何不同,但在初中一次上地理课的时候,老师说了一些伤害蒙古人的言辞,霎时所有同学的眼光都集中在她身上。
下课后同学们似乎都忘了刚刚发生的事情,又和她嘻嘻哈哈玩在一起,但从那时开始,席慕蓉便再也不愿和那位老师说一句话。事隔多年,席慕蓉说,如果再遇到这位老师,她真想和他说声抱歉,或许他当时并非有意,而只是想以玩笑的语气让学生打起精神上课而已。
也是要经过这些年后,席慕蓉才慢慢理解了一些事情,她觉得,一个汉人可以和你成为一辈子的朋友,但当他一旦退入自己的族群,用自己族群的眼光发言评论其他族群的文化、信仰乃至一切时,偏见就非常严重了。至少在那堂课上,老师所形容的蒙古,就与父母亲所告诉她的天差地远?。
百度百科-席慕蓉
席慕容诗歌赏析
人生有四季,青春散发着春与夏的气息。青春是华美的篇章,犹如春天是四季中最有生气的画卷,亦如夏日,最具活力四射的魅力!
然而,正如身处春天时不能以置身冰封的心去思想一样,青春岁月中的人,又怎能珍惜每天如潮水般涌来又如落潮般退去的美好时光呢?
如果说银白肃穆的雪野会让人沉思而能以单纯的心去感悟自然与人生的话,那么,春夏之交太过喧嚣,满眼都是诱惑,心中盛满浮华,选择太多,牵挂太多,斑斓的色彩太多,喧闹的声响太多在眼花缭乱的顾盼中,在身不由己的舞动里,心灵常常打起了鼾声!当色彩渐渐淡去,当声响慢慢沉寂,才发觉青春的岁月已是捉襟见肘,沸腾的河流已渐行渐远
青春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当它一下子呈现在面前的时候,牵动目光的却往往是山坡上葱茏的小草,山顶上漂浮的云岚。等到想去开采埋藏在脚下的金矿时,才发现腿已老迈,镐已锈蚀
难道就没有一位仙人站在逶迤的山路旁,为年轻的前行者指路,向他们透露睿语箴言?有的,那拄着藜杖的仙人一定曾在你匆匆上山时,含着微笑凝望着你,他很想让你懂得他以杖轻击大地的含义,他甚至满含期待,你能听一听他望尽世事沧桑沉淀在心中的只言片语!其实,他也许已经耐不住内心的着急,话已出口,可惜,那金玉一般的语言,失落在叛逆的风里
也许你不会相信,这位仙人可能就是父母、老师,或者就是与你擦肩而过的那一个欲言又止的善良人!
也许,他们都曾携带着一种准备无偿付出的藏宝图。可是,该读的时候,寻宝的年轻人不曾拿到它;想读的时候,岁月已湮灭了图上的字迹。
在青春的风筝坠落之后,忍不住常常感怀心系蓝天的梦想!当青春的书页发黄之后,忍不住含着泪水,一读再读,青春啊,是一本仓促的书
席慕容的诗歌风格赏析
读席慕容的诗,可以感受到以下四个方面的鲜明特色。
一、至善纯情,恬静从容:
席慕容的诗体现着纯真、宽容、仁爱的精神内涵。诗人追求绝对的爱、永恒的爱,在《七里香》、《一棵开花的树》等众多爱情诗中都体现了这种纯真、痴情的特点。而不论是情爱还是工作、生活,单纯真挚容易在复杂的事相中遭遇痛苦的折磨。尤其身处工业社会、商业浪潮中,人的隔膜、自我分裂成为现代人的顽疾,诗人由此剖白了她的《诗的成因》:“我”“整个上午”“努力调整步伐好进入行列”“却并没有人察觉我的加入”,而“我”“整个下午”又要为“寻找原来的自己而走出人群”竟“也没有人在意我的背叛”。面对社会病态,诗人用一首《诗的价值》道出了她的达观、仁善的生活态度:“我如金匠/日夜捶击敲打/只为把痛苦延展成/薄如蝉翼的金饰”,并且“把忧伤的来源转化成/光泽细柔的词句”,同时抒发了对过去的日子、对大自然的“淡淡的阳光和淡淡的花香”的广义的“乡愁”。像《如歌的行板》等代表作品,那些来自生活的智慧和生命的体悟,均以一种恬淡、安适、从容的态度和文字表现,不仅使读者得到启发而且赏心悦目。这对于身处80年代经济大潮中的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读者而言,不啻一缕春风、一片阳光。
二、通俗浅白,中国韵致:
席慕容的诗完全没有艰涩聱牙的文句,用语浅白却清新淡雅,这比较贴近一般读者的审美品质。由于精熟古诗词,诗人还善于取读者所熟悉的古典意象入诗,使诗歌具有浓郁的中国韵致。《莲的心事》、《缘起》、《乡愁》等,就像岁月馈赠的一杯杯清香习习、淡涩而回甘的中国茶一样,令人品了还品,饮了又饮。
台湾现代诗的代表中,洛夫的诗歌具古典之美,余光中沉郁,郑愁予属于天才写作。与台湾现代诗潮的“世界性”、“超越性”和“纯粹性”以及所造成的某些晦涩难懂相比较,席慕容的诗却更具普适的人间情怀。这种“人间情怀”堪称“世俗情怀”,既是对现代人精神茫然的现实关怀,也是对大众审美品质的贴近关照。不论诗人本身是否具有这样的写作意识,但事实的结果已经如斯造就。尽管诗人创作时是个人化的,却反映出了整个时代的平均诗歌水准,因此能够获得广泛的认同。而同时,作为诗歌艺术品之一种而又获得畅销,诗人却仍然保持了为诗的本色,在写法、取意上既接近于70年代末台湾现代诗的重写古典题材或衍化古诗意象的探索,又颇能体现新世代对现实的关注精神,当然,这属于一种宏观关照。诗人是在个性抒写、现实普照与艺术镂刻之间、无意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此,席慕容曾经在2006年的上海书展会上谦虚地说:“我写书是为了我自己,我是自己的第一个读者,我觉得写诗是我生命里面最自由的,不受人干扰的从1981年到2004年,从我第一本诗集出版到现在23年了。如果非要问面对畅销的感觉,我只能说这是我的幸运。”
三、诗中有画,琅琅上口:
席慕容首先是个优秀的画家,因此她的诗,每每透出一股画意。她融合中西绘画的技巧,以敏感细腻之笔,表达了对永恒爱情的渴盼与追忆,对美好青春的悠悠冥想和对易逝岁月的无奈与感伤。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中有很多诗画之笔,《山月——旧作之一》可谓代表之一。"在山中午夜松林象海浪/月光替松林剪影/你笑着说这不是松/管它是什么深远的黑透明的蓝/一点点淡青一片片银白/还有那幽幽的绿映照着映照着/林中的你在你的林中"。
诗人运用色彩、色调、明暗、光线等绘画手法将诗意图景化,远近相宜,古雅清淡,富有中国水墨的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古代王维的经典,亦属于70年代台湾“新世代”的创作倾向之一。但席慕容似乎并没有把自己归为哪个世代、哪个流派的倾向,她是与世无争的,她的诗仿佛就是为自己写的,以手写心,因此真诚感人。
席慕容的诗还兼具中国古典诗歌“音乐性”的优秀传统,读来时而如慢板的音乐,时而如清澈的山泉,舒缓深情,富有韵味,也琅琅上口。这同样加强了艺术的感染力。
四、女性写作,婉约缠绵:
前不久,在陈仲义和谢春池老师主持的“鼓浪屿诗歌节”上,曾有一个环节专门进行了“女性与诗歌”的讨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安琪的“中性写作”,刘亚丽的“女性写作”,马莉的“及物写诗”等;当时我也发表了一点个人的写作体会,可归纳为“无性写作”,即写作时并不存在性别的先在意识。诗歌反映了写作即时的情态、感觉、情感等,所以同一个诗人一生中的不同作品,既有小情绪的反映,也有比较广阔的表现。文明进程至今,女诗人与男诗人的写作,首先应定位为人的写作,不要还有性别的界限。
席慕容的诗,意境恬美清幽,情感质朴纯净,语言亲切柔美,犹如现代李清照,颇得婉约缠绵的精髓。她的柔媚、痴迷与伤感的言辞风格,是深深地打上了男权文化语境的烙印的;但她诗中所体现的对爱的态度、追求、理解,却充分体现着一个接受西方文明的现代女性的独立精神。与此同时,大陆的舒婷第一个因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写出了《致橡树》等杰出的作品。两者艺术倾向不一,而意识相近,影响力也不相上下,在女性诗歌中颇具代表性以及两岸同胞的地区差异性。
席慕容是个纯粹的艺术家,诗、画、文一体,而且均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在诗的创作上,席慕容不仅善于汲取中国古典的营养,遵循以情为中心的表现原则,采用中国古代诗歌的技法,追求诗的意境美;而且还受到50—60年代台湾现代诗的一点影响。因此,她的诗可以说是“既俗且雅”,既契合大众,又高于大众;既高于大众,又能被大众接受和喜爱;从而打开了大众通向诗歌的殿堂之门。
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赏析?
《一棵开花的树》是席慕蓉于1980年10月4日创作的一首抒情诗。作者通过对一棵开花的树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于自然的感悟。即生命是不断的经过、经过、经过,她写的东西都是在生命现场里所得到的触动。
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诗。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这不是失恋的悲歌,而是对真挚的爱的热烈祈求。这首诗始终紧扣着一棵开花的树来写,意象单纯,抒情真切,音韵和谐,艺术水平很高。
《一棵开花的树》以树为意象,一花一叶都充盈着爱意,将“我”对“你”的纯真的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一棵开花的树》?作者:席慕蓉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
席慕蓉出生在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自幼随父母辗转重庆、上海、南京,最后到台
湾,之后又去欧洲留学。每换一次环境,孤独便增加一重,她只好通过写诗来抒发重重寂寞。在无边的黑夜里,席慕蓉经常会梦见回家,却总在刚推开家门的瞬间醒来。
幸好,她遇到了一个温柔敦厚的男子,为她孤独的心开启了一扇光亮的窗。席慕蓉和刘海北相识在比利时鲁汶大学中国学生中心。在几次聚会中,席慕蓉发现刘海北不仅知识渊博,还十分善良。最终两人走到了一起,尔后两个人在欧洲学业结束后,回到了台湾,他们没有选择繁华的闹市生活,而是在乡下住了整整10年。
席慕容《独木》的诗歌赏析
赏析:
整首诗运用了大量的对比和类比,以自我剖析的方法表达出作者渴望自由的空间、渴望自由的舒展的心情。
席慕容先是以火车上的自己为引子,引出所见的独木。其中,火车则是作者心中无人打扰的空间的象征。喜欢在火车上,实则是喜爱独自一人的清净自在。
在诗的前几句,作者花少量的笔墨刻画了这样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空间,为的是在读者心中留下印象。随后以群木和独木的对比,写社会和理想的对比。至此,那个“空间”的概念成功地转换为“理念”的概念。从一个自在的空间,到对自由本质的向往。
文中用委婉的方法来生长一句,说的是社会。不仅如此,它也做了一个铺垫,为什么要委婉生长?是因为要获得阳光。随后一个转折,跳到那一株独木,自由地生长得如蓬如伞,是最重要的,仍然能获得阳光。
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出自身内心最深处的愿望,单纯的自在是不足的。不仅自在、还要舒适地生活。所以说,作者所求的自在,是一种不受束缚的生活方式。这无疑是现实中不可能的,所以作者笔锋一转、再点群木。
通过这样的一次迂回,作者从中引出做人的道理,要自由、先要妥协;要舒畅、先要学会在社会中独立。这种独立不是特异独行,而是在不得不依附“群木”的时候,在内心深处做一棵独木。
原文:
《独木》
席慕容
喜欢坐火车,喜欢一站一站的慢慢南下或者北上,喜欢在旅途中间的我。
只因为,在旅途的中间,
我就可以不属于起点或者终点,不属于任何地方和任何人,
在这个单独的时刻里,我只需要属于我自己就够了。
所有该尽的义务,该背负的责任,
所有该去争夺或是退让的事物,
所有人世间的牵牵绊绊都被隔在铁轨的两端,
而我,在车厢里的我是无所欲求的。
在那个时刻里,我唯一要做也唯一可做的事,
只是安静地坐在窗边,观看着窗外景物的交换而已。
窗外景物不断在变换,山峦与河谷绵延而过,
我看见在那些成林的树丛里,每一棵树都长得又细又长,
为了争取阳光,它们用尽一切委婉的方法来生长。
走过一大片稻田,在田野的中间,我也看见了一棵孤独的树,
因为孤独,所以能恣意地伸展着枝叶,长得象一把又大又粗又圆的伞。
在现实生活里,我知道,我应该学习迁就与忍让,
就象那些密林中的树木一样。
可是,在心灵的原野上,请让我,让我能长在一棵广受日照的大树。
我也知道,在这之前,我必须先要学习独立,在心灵最深处,学习着不向任何人寻求依附
作者简介: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生,出生于四川,成长于台湾,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
1963年,席慕蓉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项奖项。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
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席慕容的《一颗开花的树》
席慕容的。。。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标题应是《一棵开花的树》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扩展资料
《一棵开花的树》是席慕蓉(穆伦·席连勃)于1980年10月4日创作的一首抒情诗。作者通过对一棵开花的树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于自然的感悟。即生命是不断的经过、经过、经过,她写的东西都是在生命现场里所得到的触动。
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诗。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这不是失恋的悲歌,而是对真挚的爱的热烈祈求。这首诗始终紧扣着一棵开花的树来写,意象单纯,抒情真切,音韵和谐,艺术水平很高。?
《一棵开花的树》以树为意象,一花一叶都充盈着爱意,将“ 我” 对“ 你” 的纯真的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一棵开花的树一棵开花的树
庭院前有棵树,一棵开花的树。不知何人栽,也不知栽于何年,甚至也不知它的名字。问过好多人,度了好多遍,才最终确定——它是槐树的一种,有一个不太好听的名字叫苦槐。
为什么叫苦槐,度娘没说,我自己猜,可能因为秋天结的荚儿是苦的而得名。
还记得第一次见苦槐,也是初夏,那时的它,树干还没有长开,枝条也没有舒展,零零星星的淡紫色的花儿焉焉的搭在上面,那模样,象极一个羞涩的发育不良的少女,静静的伫立着,惹人爱怜。
等与这苦槐朝夕相伴才蓦然发现,它竟是周围,乃至整个小区唯一的一棵苦槐。就在我暗自惊诧感叹这份难得的缘分时,邻居却说话了,这树留不得,其一,它不是观赏树,看这名字就不让人待见。其二,秋天结成的那些荚儿是苦的,落在地上,地上的土也成了苦的;其二,常言道,树有多高,根有多长,这树树形很大,根伸进院子,会和瓜果蔬菜分食营养。一,二,三,总之,这树不能留。
的确,这苦槐的长势,有点出乎意料。快的让人猝不及防,快的“迅雷不及掩耳。”,几年间,就从当初楚楚可怜的稚嫩少女,成了身宽体胖的花枝招展的大姑娘。那树干挺拔足有三层楼高,树枝两三米的地方再分枝,一枝一枝的高擎再高擎,直耸入云天。每当夏天,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那树冠就象几了一张张开了的巨大的伞,遮住了半个小院。邻居说的没错,这几年院里的瓜果蔬菜长势不旺,肯定与这棵苦槐有关。那些秋冬结成的荚,黄黄的,很漂亮,但因了邻居的话,我还是一个个的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好麻烦。
是去除,还是留着。是留着还是去除。犹犹豫豫间,又是一年夏天到。
早上,在苦槐枝头鸟雀的叽叽喳喳中醒来,睡眼惺忪中踱步阳台,那些淡紫色泛着绿的碎花,就象一片触手可及的花海,徐徐清风送来的缕缕清香,象蜂蜜和苹果露一样的香甜,沁人肺腑,让人不舍离开。
夜晚,清亮的月光透过这苦槐树的间隙照进屋里,斑斑驳驳,暗香疏影。恍如梦境一般。
有时候,静静的站在树下,我会沉思良久。苦槐,它虽没有国槐的名贵,也没有龙爪槐的秀美,但那些花儿,那些叶儿,却一点也不比别的花树逊色。当然,还有它的独一无二,也为它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不知为何,此时脑海里竟闪现出了席慕容那首着名的《一棵开花的树》。
苦槐,是不是我们的这场遇见,也是因了你在佛前求了500年。
遇见即是缘,不忍说离散。苦槐,就这样吧,我决定了,这辈子,我们就这样相伴,直到永远。
一颗开花的树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具有哪些特点
根据不同的情景和场合,人们可能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对于您提出的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但是,一般来说,一颗开花的树通常被认为是美丽、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象征。
如果您是在问一棵开花的树如何看待您这个人的话,那么它可能会认为您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人,具有以下特点:
1 生命力和活力:开花的树代表着生命力和活力,因此它可能会认为您也具备这些特点。
2 美丽和吸引力:开花的树通常被认为是美丽的,因此它可能会认为您也是一个美丽和有吸引力的人。
3 成长和进步:开花的树在春天会开花,这代表着新的开始和成长。因此,它可能会认为您也是一个不断成长和进步的人。
4 希望和乐观:开花的树代表着希望和乐观,因此它可能会认为您也具备这些积极的情绪和心态。
需要注意的是,一棵开花的树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全部特点,因为每个人的个性和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
思维导图之《一棵开花的树》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蓉
如何, 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做为思维导图训练营最后一节手绘课,我交上了我的作业:有关于内容的理解和怎样记忆。
20天的思维导图课程,让我从迷茫中解脱出来。不会画中心图,不会提取关键词,画面怎样布局,一级分支、二级分支怎样找?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找到了答案。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俗语说的就是当下最让人精进的词:践行。猫叔也说过:不去做,然并卵。一起学习的小伙伴们也说要想找到画思维导图的感觉,得100篇起。
最后送给自己一句话“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急求《一棵开花的树》的赏析!越详细越好!!
分类: 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
解析: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课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怀春之心
-----《一棵开花的树》赏析
02数本(1)班 6号
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诗。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诗一开篇,一位美丽端庄,大胆坦率的少女形象倾泻而出,鲜明动人。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山盟海誓,“最美丽”三字把少女追求纯洁,神圣,伟大,美好的爱情之心描绘得细致入微而又淋漓尽致,却又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是少女心之真之诚的自然流露。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有人说,爱情是缘分,爱一个人与不爱一个人,是感觉,是无法选择的,任何的努力都是刻意勉强,是徒劳白费,然而,茫茫人海中,又有多少人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向左向右向前看,爱要拐几个弯才来?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如果说,缘在天意,那么,份在人为。现代人所奉承的有缘无份,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放弃的安慰。诗中女子,在意中人“必经的路旁”“慎重地开满了花”,是爱的宣言,是积极成就与其意中人“份”的举动。“慎重”一词更细腻地刻画了女子努力完善自我,用一颗真心去跳眺望爱情的心理活动。人生匆匆,在我们不经意间流走的又岂止是爱情呢?成功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当意中人“无视地走过”那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是少女凋零的心,是泪,是血,是失落,如泣如诉,其凄凉之状况,催人泪下;然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落了一地的更是少女心之无愧,情之无悔,生之无憾,其情之真,意之切,追求之心之执着,倒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了!
关于“一棵开花的树的层次划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568.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 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
-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 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 碧云无渡碧天沉,是湖心,是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