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无题古诗意思翻译原文(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及翻译赏析)

无题古诗意思翻译原文(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及翻译赏析)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09    点击:  499 次


无题古诗意思翻译原文

网上有关“无题古诗意思翻译原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及翻译赏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无题古诗意思翻译原文如下: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翻译:

相见不易别也难,暮春风软百花残。春蚕到死丝吐尽,蜡烛燃完泪才干。晨镜只愁云鬓白,夜吟该觉月光寒。此去仙山无多路,神鸟代我相探看。

《无题》赏析如下:

李商隐首创“无题”诗,为唐诗开拓了一种清新奇特的艺术境界。这首《无题》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写得婉约绮丽,情致缠绵,有一种特殊的旨趣和意境,历来为人们交口称道。

由于诗作无题,写作背景又无从稽考,因而就给后人研究这首诗造成许多困难,以致有不同的看法也就不足奇怪了。今天学术界对这首诗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说它是政治诗,另一种认为它是爱情诗。也有一种折衷的说法,认为二者兼而有之。

不过,我认为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爱情诗,它表现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渝和死而后已的痴情,及其对心爱的人极其殷切的思念。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及翻译赏析

无题\x0d\ 李商隐\x0d\\x0d\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x0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x0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x0d\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x0d\\x0d\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翻译及注释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注释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4、分曹:分组。5、射覆:在覆器下放著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6、鼓:指更鼓。7、应官:犹上班。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赏析

 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此联两句成为千古名句。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营射覆蜡灯红」是写宴会上的热闹。这应该是诗人与佳人都参加过的一个聚会。宴席上,人们玩著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游戏,觥筹交错,灯红酒暖,其乐融融。昨日的欢声笑语还在耳畔回响,今日的宴席或许还在继续,但已经没有了诗人的身影。宴席的热烈衬托出诗人的寂寥,颇有「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凄凉。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可叹我听到更鼓报晓之声就要去当差,在秘书省进进出出,好像蓬草随风飘舞。这句话应是解释离开佳人的原因,同时流露出对所任差事的厌倦,暗含身世飘零的感慨。

 全诗以心理活动为出发点,诗人的感受细腻而真切,将一段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而又入目三分。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创作背景

 所谓「无题」诗,历来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应属于寓言,有人认为都是赋本事的。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而已。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赏析二

 首联两句,交明时间和地点。叠言昨夜,更有追思不止的意思,同时给人阅读上的审美享受。首句以「昨夜」明点追忆旧事。先说明宴会时间,再说宴会地点,三四句以他物作比,「身无彩凤」写昨夜之情,在宴会上恨无彩凤之翼飞到所爱的人的身旁,「心有灵犀」指犀角中央白色,两头相通,故曰一点通。两心相印,虽身无飞翼,并不能阻挡两人情感的默默交流。「彩凤」、「灵犀」成爱情暗喻,形象婉蓄,色彩明丽,富音乐性。五六句从两人的默契转到对整个宴会的描绘。描写隔座行藏钩之戏,分拨猜测谜底,极写宴会的热闹欢快气氛,为相恋的欢悦涂上了更加丽艳的色彩,与恋人欢快之情和拍。再往深处看,诗人为何会在首句独独写到星辰和风这两个概念性意象。星辰在古代不仅是星星的意思,「中夜登高楼,忆我旧星辰」(唐 孟郊《感怀》),夜晚登上高楼思念往昔的美好,有岁月的意思;「新欢继明烛,梁栋星辰飞」(唐 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喻指辉煌的灯火;古人还称入朝为郎为「上星辰」。自然界的风有暖风、凉风、冷风、阴风等,与人类社会联系起来,又有了风化、风度、风骨、黑风,甚至还暗合了男女情爱之意。这样一来,仅开头这一句,就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疑惑。

 画楼西畔桂堂东,雕画的阁楼,以桂木为材的厅堂,极言其奢华绮丽。画楼为辅,桂堂是主,引画楼西为桂堂东穿针引线,「隐然有一人影在内」,带领读者顺着诗人的眼光走向桂堂,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是不在桂堂内的,他身处的环境是星辰高挂的静谧幽深的夜空下。

 后二句圆转溢辉,精工富丽,脍炙人口,是一组绝妙的对句。灵犀,如淳曰:「谓中央色白,通两头」。彩凤和灵犀都是神明之物,足见这里感情的高洁清明。诗句的意思就是叹息自己身无双翼化彩凤,只留得灵明一点与之心意两相通。这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追求令人感动不已。

 颈联写送钩覆射酒暖灯红之乐。送钩来自汉代的一个传说,相传钩弋夫人小时候双手一直都是握成拳的姿势,没有办法松开,后来武帝见到,掰开她的手,一块玉钩从手中掉下,从此双手不再蜷曲,被封为「钩弋夫人」,后人对此传说效仿改编,在酒席上藏钩行酒令让人猜玩。覆射也是 唐代 酒席上的一种游戏,众人在酒令中以字句隐寓事物令人猜度。两个游戏都是需要多人参加配合才能完成的,与前两联诗联系起来,前面还是星辰高挂,泠然清风的空旷夜幕,这里却人影憧憧,酒暖灯红。「暖」字和「红」字,一个形容春酒,一个形容蜡灯,充溢着恣荡欢笑,一派和谐景象。前后对比,令人心生不安。林庚在《 唐诗 综述》中说:「红是暖色,它是流动的,热闹的,所以近于复杂」,颜色的暗示性在文艺上最富感染力,诗歌中的红色有时是反著说的,古有「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唐 元稹《行宫》),「斜拔玉钗灯影畔,别开红焰救飞蛾」(唐 张祜《赠内人》),红花后面有人寂寞,红焰影中只能与飞蛾作伴,枯索之况弥观,惋伤之态弥切。满堂的红影衬托出作者的萧索孤独,让读者惊异于一个世界中竟有反差如此大的两种景象,诗人的寂寞,是深藏在热闹里的寂寞,红,是和谐外表下的激流涌动。

 诗的最后两句走马兰台的凄凉痛苦也便是水到渠成了,听鼓而起,恰如蓬草,今朝的寂寞萧索,使人念及昨日的灯红酒暖。诗人「嗟」叹自己为「听鼓应官」,而官身却「类转蓬」, 象蓬草那样飘泊不定,因而两人后会难期,欢情难再,令人感伤。这是一种反结法。前面极言欢情,结尾时欢情化为乌有,反衬诗人对这段恋情的难以磨灭,刻骨铭心。

诗词作品: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诗词作者: 唐代 李商隐 诗词归类: 唐诗三百首、爱情、相思、宴饮、感慨



李商隐《无题》的译文

翻译为: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扩展资料

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思想主题:

全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着名诗人。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无题 李商隐 的翻译 谢谢

无 题

作者:李商隐

原 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 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关于“无题古诗意思翻译原文”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5443.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