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菊花诗句(元稹的菊花原文及翻译)
-
元稹菊花诗句
网上有关“元稹菊花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元稹的菊花原文及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元稹菊花诗句: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一、释义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二、关于菊花的描写
1、我不仅喜欢菊花的美丽,更喜欢它傲霜的精神。到了秋天,别的花都凋谢了,惟独菊花开的轰轰烈烈,在寒冷刺骨的秋风里,昂首挺胸向秋风挑战。
2、有人赞叹坚忍不拔的青松,有人欣赏波澜壮阔的大海。有人喜爱使人陶醉的音乐,有人称赞振翅高翔的鸿雁。而我,却喜爱秋菊。因为它婀娜多姿,香味芬芳;因为它不畏严寒,傲视寒霜。
3、看它那婀娜多姿的身材,看它那细小的身腰,就像是亭亭玉立的公主一般。菊花的花辨是细长的,宛如仙女的细腰一样。它的叶子,像姑娘的裙摆似的,随风飘荡。在夜深人静时,它们不时地说一会儿悄悄话;还有时,它们会摇摇摆摆地做游戏,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娃娃似的,天真无瑕。
4、那层层叠叠的金绣球,茎粗壮挺直,叶子肥大稠密。花瓣一层包着一层,一瓣贴着一瓣,有秩序地排列着,犹如一个金**的线团。里面娇小可爱的花蕊紧紧地拥在一起,多么像是一个害羞的少女,细细端详,仿佛是在打量着这个似曾相识的世界啊!
5、瞧!那株白菊。嫩黄的花蕊像玉盘里的珍珠,随着花瓣向外伸展。菊花的叶子呈翠绿色,像用翡翠雕刻成的。叶子的形状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从远处看,这朵菊花犹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元稹的菊花原文及翻译
《菊花》朝代:唐代,作者:元稹,原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暗淡的紫色,鲜艳的**。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注释:
①融融:光润的样子。
②冶冶:艳丽的样子。
③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④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湘中之琳琅”。桓温称之为“江左之秀”。官至散骑廷尉。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⑤禁:禁受,承当。
⑥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⑦怯:胆怯、担心。
⑧残:一作“斜”。
⑨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泛:指以菊花浸酒。
⑩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升:摆进。
〈菊花〉诗的末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与本诗末联所抒发的感概,可以说同中有异。在〈菊花〉诗中,笔者曾经说到,李商隐对于升君白玉堂一事,已觉无望,却想到自我毁灭,成为菊花酒,这样便可以浮在用黄金铸成的鹦鹉杯,升上用白玉砌的殿堂。
这种感情,虽嫌激烈,却毕竟带有升上殿堂的愿望。到本诗,那些激烈的感情淡化了,苦竹、椒坞、微香、涓涓泪、寒雁、暮蝉、细路独来、清尊相伴,一片叹老嗟卑的味道,甚麼火气也没有了。其殆晚年的自叹之作欤!
除了末联,前四句形容菊的色、香,与〈野菊〉的笔法相类,只是后者的描述更为抽象,以作者的观感为主。五、六写凋零迟暮,亦与「已悲节物同寒雁」的情感相类。
《菊花》全诗描绘了菊花的情态,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语言淡雅朴素,饶有韵味。以下是我收集的古诗相关内容,欢迎查看!
菊花
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释
⑴秋丛:指丛丛秋菊。
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
⑶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⑷遍绕:环绕一遍。
⑸篱(lí):篱笆。
⑹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⑺尽:完。
⑻更(gèng):再。
有用(1156)没用(369)
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菊花>>作者元稹 此诗作于哪一年背景以及来历
元稹 (779-831),字微之,洛阳人论诗与白居易相同,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其诗以乐府诗最具代表性
至于此诗作于哪一年,没有详细地记载。
背景: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元稹,白居易,白行简,陈鸿,李绅等人以歌行与传奇相互配合(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白行简《李娃传》和元稹的《李娃行》),也刺激了传奇的兴旺;还出现了像李公佐,沈亚之那样坚持长期写作传奇,在文学史上专以小说着名的文人以题材而言,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讽世小说和爱情小说(包括神异性和人世性的)取得了最大的成功;尤其后者,可以说代表了唐传奇的最高成就
由着名诗人元稹作于贞元末的《莺莺传》,则是第一篇完全不涉及神怪情节,纯粹写人世男女之情的作品,它在唐传奇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故事大略述张生寓蒲州普救寺,适其表姨郑氏携女崔莺莺同寓寺中其时绛州节度使浑瑊死,军队发生骚乱劫掠张生与其将领友善,庇护了她们母女在郑氏所设答谢宴上,张生认识并倾心于莺莺在婢女红娘帮助下,张生以诗求私通,始遭严拒,但最终莺莺不能自持,以身相许,二人幽会累月后张生赴京应举,遂与之绝一年多后,张生与莺莺已各自嫁娶,张生偶过其家,以表兄身份求见,莺莺赋诗拒之,二人遂"绝不复知"文中又附杨巨源《崔娘诗》,元稹《会真诗》等小说所述张生行事与作者元稹一一皆合,故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元稹自己的写照
《莺莺传》其实很难简单地指为"爱情小说",张生对莺莺,只是把她看作一个具有诱惑性的"尤物"乃至"妖孽",始而为其美色所动,主动亲近,最终却为了自身利益将她抛弃,而这种行为在小说中竟被称颂为"善补过"但另一方面,在发表伪善的议论的同时,作者毕竟还是描绘了一对青年男女在一个短暂的时期中彼此慕悦和自相结合的经过(这表明元稹对于其自身经历仍颇怀留恋),小说中的崔莺莺的形象,也是刻画得比较成功的她以名门闺秀的身份出现(实际其原型家庭地位较低),端庄温柔而美丽多情她以传统礼教作为防范别人和克制自己的武器,内心却又热烈渴望自由的爱情,而终于成为封建势力和自私的男子的牺牲品由于小说中包含着作者真实的经历,它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也就比一般作品来得真切;作者的文学修养又很高,善于运用优美的语言来描摹人物的体态举止,并以此呈现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让人读来确实很有美感由于小说中存在着反映青年男女向往自由爱情的基础,它后来被改造为《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杂剧,小说本身也更为着名了
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我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关于菊花悲伤的诗句
1关于“菊花”的伤感诗词有哪些
1、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唐·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3、唐·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4、明·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5、唐·杜甫《叹庭前甘菊花》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2关于菊的忧伤诗句晋·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唐·白居易 《咏菊》
一夜新霜着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
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黄巢《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
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自择风霜国,
不是春光外菊花。
晋·王淑之《兰确铭》: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
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
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
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3关于菊花的伤感句子1、在众花之中,我最喜欢的是那不怕风打霜冻的菊花。它不像娇气的茉莉,也不像月季那么华而不实,它不需要多少肥料和养分,也不需要你精心地去护理,只要一个简易的花盆,它就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2、野菊花虽然没有牡丹的高雅富贵,玫瑰的芬芳扑鼻,月季的绚丽多彩;也没有苍松的挺秀高贵白杨的高大威猛,但它那顽强生命,平凡朴素的精神却使我由衷的赞叹--虽然它并不引人注目,虽然它只是一朵普普通通的小花。
3、我赞美菊花,因为秋天的菊花着色丰富,颜色绚丽多彩,十分美丽。有似火的红色,如火如荼;有赛金的**,金光闪闪;有胜雪的白色,纯洁无比;有娇嫩的粉色,清淡高雅;有淡雅的紫色,还有珍贵的绿色,桔黄的、半紫半黄的、白里掺黄的、红中带白的……,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娇媚,色彩多得似天池的五彩缤纷,使人百看不厌。
4、每逢秋天来临。露水成霜时,树叶脱落了,鲜花凋谢了,惟有菊花迎风而立,傲霜怒放,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看,那花儿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大的像团团彩球,小的像盏盏精巧的花灯。菊花在百花凋零的季节独自开放,为大自然增添生趣,使悲秋的人们振作起精神。等到冬天来临,它虽然叶落茎枯,但它根植于泥土之中又孕育着新的生命。来年春天,它们又蓬勃地生长起来,并且更多、更美------
5、那些神韵清奇的菊花,经过精心培养和摆布,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意境深远,她们有的神行一体,风流潇洒,有的群芳簇拥,体态婆娑;有的玲珑俊秀,生动传神,人们常将它们直于厅堂庭院阳台走廊之中,或栽于屋后篱前路旁,与岩石树木芳草小阁配置,更有古雅清奇的景色,发人遐想。
6、菊花的特点是耐寒。在百花几乎全都凋零了的深秋,它却傲然开放了。
7、菊花的颜色五彩缤纷,有大红的、粉红的、深红的、嫩黄的、鹅黄的、金黄的、洁白的、淡绿的、淡青的……
8、看那一朵菊花,远离那菊花群,仿佛不愿与它们为伍,确实它是鹤立鸡群,虽一枝独秀,但让人感到了个体所独风姿,墨绿色的叶子层层叠叠,如众星捧月般衬托着洁白的花,更显得宁静高远,神圣脱俗。
9、看那一片菊花,远看宛如碧绿的地毯上绣着许多五彩的大花,近看又别有一番情趣,看看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闻闻朵很香,闻闻那一朵也很香。让人眼花缭乱。这一朵似害羞的小姑娘,半张着脸,那一朵却全盛开了,张着笑脸迎接这金色的秋天,还有花骨朵儿的,饱满的似乎要裂开似的,迫不及待的想让人一睹她那绝世的芳华。
10、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一直泻到地上。活像一支艳丽动人的凤尾,一条给舞台的灯光照得烁烁发光的长裙,一道瀑布--一道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而且无拘无束,仿佛女孩子们洗过的头发,随随便便披散下来。那些缀满花朵的修长的枝条、纷乱地穿插垂落,带着一种山林气息和野味儿;在花的世界里,惟有凤尾菊才有这样奇特的境界。
4关于“菊花”的伤感诗词有哪些1、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唐·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3、唐·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4、明·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5、唐·杜甫《叹庭前甘菊花》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5与菊花有关的悲诗句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菊影
秋深霜浸寒重重,晚风吹拂菊梦中。
花枝绰绰摇清影,月辉缕缕锁玲珑。
香留人间魂归远,泪洒红尘梦成空。
皓月怜花心亦碎,凭空一拜也朦胧。
菊梦
霜凝露重和风清,月照菊心多空明。
意学双飞花中蝶,魂系三生石上盟。
水月悠悠叹缘断,镜花残残悲雁鸣。
一腔愁怨与谁诉,白云千载代传情。
残菊
秋意浓浓香渐远,谁阻花谢小雪时。
余情有心知淡泊,残枝无叶翠离披。
一枕空寂成心病,千朵浮云送花迟。
年来花期再相会,明月清风说相思。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李勤印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九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十日菊
唐薛莹
昨日尊前折,万人酣晓香。今朝篱下见,满地委残阳。
得失片时痛,荣枯一岁伤。未将同腐草,犹更有重霜。
菊
唐唐彦谦
雪菊金英两断肠,蝶翎蜂鼻带清香。
寒村宿雾临幽径,废苑斜晖傍短墙。
近取松筠为伴侣,远将桃李作参商。
年来病肺疏杯酒,每忆龙山似故乡。
枯菊
宋陆游
龙山落帽未多时,陈迹依然使我悲。
粲粲菊花何似好,阶前惟见束枯枝。
6关于菊花的伤感诗词《长相思》 李煜(一题邓肃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殿前欢·对菊自叹(张养浩)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
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橱 通:厨;销 通:消)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南乡子·乱蕊压枝繁(陈师道)乱蕊压枝繁。
堆积金钱闹作团。晚起涂黄仍带酒,看看。
衣剩腰肢故着单。薄瘦却禁寒。
牵引人心不放阑。拟折一枝遮老眼,难难。
蝶横蜂争只倚阑。西江月·浅色千重柔叶(陈师道)浅色千重柔叶,深心一点娇黄。
只消可意更须香。好个风流模样。
玉蕊今谁攀折,诗人此日凄凉。正须蛮素作伊凉。
与插钗傍鬓上。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 一作:“正”)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 长安九日诗(江总)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7关于菊的忧伤诗句晋·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唐·白居易 《咏菊》 一夜新霜着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 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黄巢《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 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自择风霜国, 不是春光外菊花。
晋·王淑之《兰确铭》: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 色艳群英。
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 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 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8与菊花有关的悲诗句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菊影 秋深霜浸寒重重,晚风吹拂菊梦中。
花枝绰绰摇清影,月辉缕缕锁玲珑。 香留人间魂归远,泪洒红尘梦成空。
皓月怜花心亦碎,凭空一拜也朦胧。菊梦 霜凝露重和风清,月照菊心多空明。
意学双飞花中蝶,魂系三生石上盟。 水月悠悠叹缘断,镜花残残悲雁鸣。
一腔愁怨与谁诉,白云千载代传情。残菊 秋意浓浓香渐远,谁阻花谢小雪时。
余情有心知淡泊,残枝无叶翠离披。 一枕空寂成心病,千朵浮云送花迟。
年来花期再相会,明月清风说相思。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李勤印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九日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十日菊唐薛莹昨日尊前折,万人酣晓香。今朝篱下见,满地委残阳。
得失片时痛,荣枯一岁伤。未将同腐草,犹更有重霜。
菊唐唐彦谦雪菊金英两断肠,蝶翎蜂鼻带清香。寒村宿雾临幽径,废苑斜晖傍短墙。
近取松筠为伴侣,远将桃李作参商。年来病肺疏杯酒,每忆龙山似故乡。
枯菊宋陆游龙山落帽未多时,陈迹依然使我悲。粲粲菊花何似好,阶前惟见束枯枝。
关于“元稹菊花诗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135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
-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