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文网---> 知识---> 龚自珍《己亥杂诗》赏析和作者评价(龚自珍己亥杂诗有多少首?)

龚自珍《己亥杂诗》赏析和作者评价(龚自珍己亥杂诗有多少首?)

  作者:   古诗文网   类别:    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4-17    点击:  366 次


龚自珍《己亥杂诗》赏析和作者评价

网上有关“龚自珍《己亥杂诗》赏析和作者评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龚自珍己亥杂诗有多少首?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s?)人,号定庵(ān),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古汉语指文字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原文: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ng)人才。

赏析一: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赏析二: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歌!

 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作者评价:

 他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并建议林则徐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社会观上,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在文学上,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

 龚自珍是中国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经进入?衰世?,是?日之将夕?;他批判封建统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会没落趋势、呼唤改革风雷的风气。《己亥杂诗》中第一百二十五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此诗揭露社会弊病,抨击官僚制度,表现作者火一样的热情,给人以鼓舞和激发。他对死气沉沉的社会,砰然一击,惊醒很多世人的沉梦,促使人们向真、向善、向美、向勇。抨击专制统治的同时,还表达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

 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梁启超

龚自珍己亥杂诗有多少首?

《己亥杂诗》全著共315首,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5首及第125首最为著名。

己亥杂诗

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其一百二十五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己亥杂诗

(共315首)

1.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巵言夜涌泉。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

2.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

3.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

4.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

(余不携眷属仆从,雇两车,以一车自载,一车载文集百卷出都。)

5.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已亥杂诗》赏析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诗人目睹了清王朝的腐好,看到国家积贫积弱,民不聊生的现状,想到自己半生磨砺,宝刀生辉,空有一腔才情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变法”“图强”的愿望难以实现,愤然辞官,铩羽而归。于四月二十三日离家,东去杭州,九月十五日又北上接家眷,其间历时数月,往返九千里。一路上诗人想到自己的家世出身,仕宦经历,师友交往,生平着述以及自己的政治理想,革新建议等,有感而发,愤然凝结成315首七言绝句。按干支纪年法,这一年为农历己亥年,故称“己亥杂诗”。

这首诗作于刚刚离开京城之时,时值暮春,诗人策马扬鞭,毅然东去。耳听子规哀啼,百鸟啁啾,眼见残花遍地,落红点点。赌物伤情,愁肠百结,千感交集,愤然成诗!

前两句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寓情于事,叙述抒情。夕日迟迟,薄暮暝暝。诗人满怀着浩浩荡荡的离愁,扬鞭策马,一路向东,去到远在天涯的故乡。“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可见忧愁之深。使人想到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些词都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有形化,具体化,变得可触,可见,可感。“白日斜”三字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之景,渲染了悲凉凄惨的气氛,写出了诗人离京时的眷念、怅惘、失落、孤独等情怀,暗含着大清王朝“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没落气数。使人产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感。“吟鞭”二字写出了诗人的动作,马鞭东指,黄土飞扬,尘埃未定,诗情飘落。东去的背影,潇洒而孤傲,独撑着行将倒下的民族脊梁。“东”字,既点明了方向,又写出了诗人毅然辞官,永不回头的决心!“天涯”,指故乡,也指江湖,对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来说,离开朝廷,即为江湖。前两句以叙述为主,兼写景,景中含情,寓情于景,写出了诗人离京时的犹豫孤独与悲壮豪迈的复杂心情。

后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写落花的名句,如白居易的“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李煜的“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秋千去”,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曹雪芹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些诗词有的借落花营造气氛,有的用花衬情,有的借花伤怀,有的以花喻人,但无不给人落寞凄凉悲伤哀愁消极之感。这两句却一反常态,横扫阴霾,积极向上。马蹄下“零落成泥碾作尘”的点点落红,纵粉身碎骨,化作春泥,却甘心奉献,滋养新花,有所作为。这不正是自己的宿命吗?这两句用“落红”喻指诗人自己,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以国家兴盛,百姓安乐为己任。写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乐观向上的坚强性格和“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这与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因为有诗人的这种精神情怀,我们的民族才能在千年风雨中岿然不动,蒸蒸日上。“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以后便有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禁烟英雄林则徐,有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大义凛然,以身变法的谭嗣同……

这首诗虽短小,却精练,叙述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全诗以花喻人,移情于物,托物言情。风格隽永,音韵和谐。将政治报负与个人志向融为一体,既写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民族大义,也写出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与担当。

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想要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

原文:己亥杂诗·其五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

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

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

己亥杂诗龚自珍赏析

  原文: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意: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赏析1:

 《己亥杂诗》共315首。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片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就巨型组诗。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真可谓“浩荡离愁”。“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可以想象作者辞官之时拂袖而去的情景。“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从这一句,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在傍晚时分,立在马上,面向故乡,翘首以盼,随兴赋诗,百感交集。此时诗人在想什么呢?想落红护花。“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多少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赏析2:

 清道光十年(1839)春末,龚自珍因事辞去礼部主事之职,于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动身南归。诗人客居京城达二十年之久,北京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今日一旦离去,已届四十八岁的晚年了。“先生官京师,冷署闲曹,俸入本薄,性既豪迈,嗜奇好客,境遂大困,又才高触动时忌。”其辞官离京时的万端枨触,可以想见。

 第一句“浩荡离愁白日斜”,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诗人南下,本是回到故乡,然而他却感慨道:“吟鞭东指即天涯”。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他仕途蹭蹬而一事无成,此次离京无望重返,于是当听到马鞭抽响,便油然而生出天涯断肠之感。满怀愁绪的他,无心赏景,相反,京郊寥落的春光只会增加他的怅惘。可是他的视野里出现了落花--他在好几篇诗中吟咏过的“薄命花”、“断肠花”!当他触景会心的一刹那,想必有一丝幽怨、几分哀婉吧:那落花一旦委地,就不能重返故枝,只能零落成泥碾作尘,不象征着自己的遭遇和命运么?如果诗人沉浸于感叹年华已逝、青春不再,那么他就不是龚自珍了。出乎意料的是,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

 而诗人龚自珍此次南下,是到杭州主掌书院,聚徒讲学。他不无怨恨、不无留恋地告别了过去,但又满怀希望地迎接新生活,致力于培养年轻一代。他对国家民族的那一份执着的忠忱,至此化为薪尽火传、泽被后人的一种使命感,“落红”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反复吟诵此诗,便会深感诗人一片冰心,照人肝胆!

 这首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橥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洵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关于“龚自珍《己亥杂诗》赏析和作者评价”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9449.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朝代诗人

热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