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最有名的边塞诗(高适最出名的一首边塞诗)
-
高适最有名的边塞诗
网上有关“高适最有名的边塞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高适最出名的一首边塞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高适最有名的边塞诗有:燕歌行、别董大、塞上闻吹笛、塞下曲、东征赋。
赋得古原草送别:
1、高适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咏史、咏物、咏怀等多样化题材见长,其中最著名的诗作之一便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咏古原草木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客居之情的感慨。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翻译:赋得古原草送别
古原草色,烟光微茫,乱携浅碧山连峰。
远离天襄十五,愁思与我纷纷。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离别的思念之情。第一句写景,形象地描绘出古原草色烟光微茫,似乎与世隔绝。第二、三句表达了作者离乡背井,远离故土的愁苦之情。
接下来四句则是诗人对古原草木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草木在岁月更替中枯荣往复的自然规律。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的无奈和痛苦的情感。
整首诗既有景物描写,又有抒发情感,既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雅致清新,也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历史长河中无常的变幻和人生多舛的情感。
诗人高适简介
1、高适朝代:唐代。
2、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3、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高适最出名的一首边塞诗
1、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2、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高适的边塞诗有什么
高适最出名的一首边塞诗是燕歌行。
原文: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译文: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被风吹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伤心到只能唱出急促的短歌,不能唱出曲调悠长的长歌。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赏析: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鹄南翔一作: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君何一作:何为)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
它和《齐讴行》、《吴趋行》相类,都是反映各自地区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区音乐特点的曲调。燕(Yān)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
1、高适的边塞诗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
2、“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高适的边塞诗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高适的边塞诗有哪些
高适的边塞诗有以下这些:
1、《蓟门行五首》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2、《蓟中作》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3、《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
作气群山动,扬军大旆翻。奇兵邀转战,连弩绝归奔。泉喷诸戎血,风驱死虏魂
4、《塞上》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高适的介绍如下:
高适(700—765),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沧州(河北景县)人,长期客居宋州(河南商丘)。少自负,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
高适的爷爷是唐高宗时的大将军,父亲曾官到韶州长史,他少时即客居宋州读书学剑。20岁(开元十年,722)来岁时他西游长安首探仕路,结果的失意而归。由于高适平素不事产业,结果家道败落,只好靠朋友接济度日。
731年,高适北游燕赵,希望从戎入幕而当官,呆了两年,还是无功而返,遂隐居淇上。到了开元23年(735年),高适再次入长安应试,仍然落第,他在长安一带约呆了近两年,再次回到梁宋。
此后一直到749年,他都居宋州,但曾几度外出漫游:开元末游相州,744年与李杜共游汴州、宋州,同年秋末东游至灵壁、淮阴等地,745年游东平,46年到济南。
高适最有名的边塞诗
高适最有名的边塞诗有:燕歌行、别董大、塞上闻吹笛、塞下曲、东征赋。
赋得古原草送别:
1、高适是唐代着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咏史、咏物、咏怀等多样化题材见长,其中最着名的诗作之一便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咏古原草木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客居之情的感慨。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翻译:赋得古原草送别
古原草色,烟光微茫,乱携浅碧山连峰。
远离天襄十五,愁思与我纷纷。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离别的思念之情。第一句写景,形象地描绘出古原草色烟光微茫,似乎与世隔绝。第二、三句表达了作者离乡背井,远离故土的愁苦之情。
接下来四句则是诗人对古原草木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草木在岁月更替中枯荣往复的自然规律。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的无奈和痛苦的情感。
整首诗既有景物描写,又有抒发情感,既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雅致清新,也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历史长河中无常的变幻和人生多舛的情感。
诗人高适简介
1、高适朝代:唐代。
2、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3、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着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着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关于“高适最有名的边塞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9335.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
-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