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莲(苏东坡有首赞佛偈的诗)
-
紫金莲
网上有关“紫金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苏东坡有首赞佛偈的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很多人用“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来形容某人有定功,不被外界所影响,其实这句话是一个公案典故——苏东坡先生与禅师佛印之间的故事。
在典故中,苏东坡形容自己“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之后,引发了一段有趣的内容,其后佛印禅师用了两个字,他就“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了。
相传,苏东坡先生在江北瓜洲任职时,与江南金山寺只隔一条江。他经常和金山寺的佛印禅师谈禅说道。有一天,他忽然觉得自己境界大有进步,于是,立即提笔赋诗一首,诗云: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首诗,表面是赞叹佛菩萨的无量光芒,实则为自喻,说自己不为八风所动。写完之后,他很是得意,满心欢喜地派书童送往佛印禅师处求印证。
禅师看后,批了“放屁”二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打开一看恼怒不已,当即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没想到,禅师早就在江边等他了,并且笑道: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这才发现上当了,自己竟如此没有定力,当下醒悟,非常惭愧。
话说这“八风”是什么?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也就是世间八法。
可众生就是执著世间八法,认假为真、五蕴不空而被外境所迁,所以这就是凡夫心识的染心。圣者得证万法皆无常、缘起性空、不执诸相而如如不动,这也就是真正圣者的净心。
再说苏东坡,如果证到八风吹不动、一心不乱的圣者境界,还会为佛印禅师批复的“放屁”二字,气得恼羞成怒吗?这不就是心随境迁起妄念分别的凡夫心识吗?所以自认为八风吹不动的苏东坡,不但没有得悟真谛,反而彻底显露了凡夫真面目。好在,佛印禅师一代高僧早已了然明见,寥寥数语点化之后,苏东坡终于自愧觉醒。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不被外境所迁,不被八风所动呢?
南无羌佛的说法《断绝凡情二十法》、《心动着境即是魔,随缘分别则无定》等系列法音,都是教导我们如何通过修行脱胎换骨、转凡成圣。因为凡夫心就是染心,向外驰求、随外境所迁,然后产生种种分别之心;圣者是不动心、六根平等、万法不染。当然想要真正做到不被外境所迁,不被八风所动,那就必依教奉行,来不得一点折扣,否则就仍执迷于万法而深陷其中,永堕轮回。毕竟,想要真正了脱生死、得证圣境,那绝对是要实际真功夫,不是一句空话所能达到的。
佛法高深莫测、博大精深,但如果没有修行作为坚实的基础,那也绝不可能筑起高楼。所以只有老实修行,从了彻无常、六尘不染、万法不执,来得证心缘一境、心性寂灭之佛法真谛。到那时,什么八风、凡情、一切诸相又将奈我们如何呢?
编辑:一滴水
文:?拨云见日
苏东坡有首赞佛偈的诗
宋代苏东坡,对佛学很有研究。他被贬官之后,与佛印禅师关系很好,经常向佛印禅师请教佛法。苏东坡悟性很高,见解超脱。他的诗词文章中,常渗露出很多禅机。有一次,他打坐下来,觉得自己好象开悟了,他写了一首偈颂:"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天中天"就是佛,"稽首"就是顶礼,"毫光照大千"就是说佛的光明普照大千世界。"八风"就是称、讥、毁、誉、利、哀、苦、乐。称是当面称赞,讥是当面讥讽,毁是背后诋毁,誉是背后赞扬,利是有利益的事,哀是倒霉的、衰败的事,苦是苦恼的事,乐指快乐的事。实际上,我们整天都在八风中打圈子。苏东坡当时觉得自己已经达到八风吹不动的境界。"端坐紫金莲",就是端正地坐在紫金色的莲花座上。这首偈颂从文辞上看,十分出色,在历来称赞佛的偈颂中,也算得是杰作。香港天坛大佛落成,赵朴初老居士题词还是用的这一首。当时苏东坡很得意,派人过长江把偈颂送给佛印禅师看。佛印禅师是非常有境界,有证悟的人。他一看就知道苏东坡仍有我相,自以为了不起,实际并没有真正证悟。于是便在偈语后面批了:"放屁"两个字,叫原人带回去。苏东坡一见,火冒三丈。他认为,这个偈颂这么好,怎么能用这样粗鲁的语言来侮辱人呢?这还了得!他立刻过长江找佛印禅师评理。佛印禅师知道他来了,就迎接上来,笑嘻嘻地说:"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这位苏学士惭愧得无言以对。这说明他没有真功夫,理论上说得很好,遇到实际问题就忍不下去了。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首偈语,气概非凡,意境很高,显示出东坡居士才华横溢,不可一世。
苏学士写下这首偈颂,立即派人过江送给佛印禅师欣赏,期望得到这位方外知交的赞扬。哪知道佛印禅师拜读以后,提笔批了“放屁”二字,叫原人带回。苏学士一见这粗恶而带辱骂的批语,不禁无明火冒三丈,拍案而起,亲自过江去找佛印禅师评理。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着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地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何必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地说:“我骂你什么啊?”
苏东坡于是将诗上批的“放屁”二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笑道:“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学士一听,顿时默然无语,颇有愧省之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仅仅是苏东坡悟透禅机到相当程度的一个小小例证,可以说苏东坡基本上算是进入到了人生的第三种境界,但是他还是没能“八风吹不动”,竟然“一屁”就“打过江来”,这说明我们从知“道”,到做到,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所以明白一个道理———知“道”,然后能按这个道理做———行“道”,从“知”到“行”这是两回事,只有将两者完美的结合起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可以说,股市汇聚了人世间所有外在的“八风”干扰,同时股市又赤裸裸的显现出来所有内在的“人性”干扰,要想真正达到第三种境界,不“知”“道”根本就没有生存的可能;仅仅停留在“知”“道”层面上,而不去“行”“道”,也会最终头破血流;只有“知”、“行”合一,方可修成正果成为大家。
这个“行”最重要的一点顺风黑马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博学多才,兼通释典。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超脱隽逸,耐人寻味的禅机。他有一位方外好友佛印禅师,是宋代著名的高僧,解行俱优,苏东坡和他过从甚密,并颇为折服。
苏东坡在被贬期间,有一次,写了一首赞佛偈。偈曰: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首偈语,气概非凡,意境很高,显示出东坡居士才华横溢,不可一世。
苏学士写下这首偈颂,立即派人过江送给佛印禅师欣赏,期望得到这位方外知交的赞扬。哪知道佛印禅师拜读以后,提笔批了“放屁”二字,叫原人带回。苏学士一见这粗恶而带辱骂的批语,不禁无明火冒三丈,拍案而起,亲自过江去找佛印禅师评理。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着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地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何必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地说:“我骂你什么啊?”
苏东坡于是将诗上批的“放屁”二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笑道:“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学士一听,顿时默然无语,颇有愧省之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仅仅是苏东坡悟透禅机到相当程度的一个小小例证,可以说苏东坡基本上算是进入到了人生的第三种境界,但是他还是没能“八风吹不动”,竟然“一屁”就“打过江来”,这说明我们从知“道”,到做到,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所以明白一个道理———知“道”,然后能按这个道理做———行“道”,从“知”到“行”这是两回事,只有将两者完美的结合起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可以说,股市汇聚了人世间所有外在的“八风”干扰,同时股市又赤裸裸的显现出来所有内在的“人性”干扰,要想真正达到第三种境界,不“知”“道”根本就没有生存的可能;仅仅停留在“知”“道”层面上,而不去“行”“道”,也会最终头破血流;只有“知”、“行”合一,方可修成正果成为大家。
这个“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执“行”纪律,严格按照纪律办事,只有完全实现了按照纪律办事,前面所有的付出和努力,前面所有的修炼才能体现出他们存在的意义,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功亏一“屁”。
我们知道,即便是佛,也要用严格的戒律来约束修行者。有戒才有定,有定才有慧。杰西·里费莫这样的交易大师到了晚年一贫如洗,最终落了个自杀的下场,原因就在于“知”而不“行”上,他的交易策略没有问题,问题正如他自己所言“我是人,也有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弱点贪婪和恐惧战胜了铁的纪律。所以,我们必须用铁的纪律扼杀自己人性的贪婪和恐惧。
如果前面你认为自己都能做到,就是这一关你完全不能保证做到,总是临时改变已经经过深思熟虑定好的买卖方案,总是抑制不住采纳道听途说得来的消息,总是……想想杰西可怕的后果,现在下决心退出这个市场还来得及。如果你认为你有相当的定力,能够闯过最后一关,就像巴菲特那样做到“知”、“行”合一,或者在阅读本书之后,能够修炼过来,那好,我们继续。
相传,苏东坡先生在江北瓜洲任职时,与江南金山寺只隔一条江。他经常和金山寺的佛印禅师谈禅说道。有一天,他忽然觉得自己境界大有进步,于是,立即提笔赋诗一首,诗云: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首诗,表面是赞叹佛菩萨的无量光芒,实则为自喻,说自己不为八风所动。写完之后,他很是得意,满心欢喜地派书童送往佛印禅师处求印证。
禅师看后,批了“放屁”二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打开一看恼怒不已,当即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没想到,禅师早就在江边等他了,并且笑道: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这才发现上当了,自己竟如此没有定力,当下醒悟,非常惭愧。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相传,苏东坡先生在江北瓜洲任职时,与江南金山寺只隔一条江。他经常和金山寺的佛印禅师谈禅说道。有一天,他忽然觉得自己境界大有进步,于是,立即提笔赋诗一首,诗云: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首诗,表面是赞叹佛菩萨的无量光芒,实则为自喻,说自己不为八风所动。写完之后,他很是得意,满心欢喜地派书童送往佛印禅师处求印证。
禅师看后,批了“放屁”二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打开一看恼怒不已,当即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没想到,禅师早就在江边等他了,并且笑道: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这才发现上当了,自己竟如此没有定力,当下醒悟,非常惭愧。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之“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的感悟
很多人用“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来形容某人有定功,不被外界所影响,其实这句话是一个公案典故——苏东坡先生与禅师佛印之间的故事。
在典故中,苏东坡形容自己“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之后,引发了一段有趣的内容,其后佛印禅师用了两个字,他就“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了。
相传,苏东坡先生在江北瓜洲任职时,与江南金山寺只隔一条江。他经常和金山寺的佛印禅师谈禅说道。有一天,他忽然觉得自己境界大有进步,于是,立即提笔赋诗一首,诗云: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首诗,表面是赞叹佛菩萨的无量光芒,实则为自喻,说自己不为八风所动。写完之后,他很是得意,满心欢喜地派书童送往佛印禅师处求印证。
禅师看后,批了“放屁”二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打开一看恼怒不已,当即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没想到,禅师早就在江边等他了,并且笑道: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这才发现上当了,自己竟如此没有定力,当下醒悟,非常惭愧。
话说这“八风”是什么?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也就是世间八法。
可众生就是执着世间八法,认假为真、五蕴不空而被外境所迁,所以这就是凡夫心识的染心。圣者得证万法皆无常、缘起性空、不执诸相而如如不动,这也就是真正圣者的净心。
再说苏东坡,如果证到八风吹不动、一心不乱的圣者境界,还会为佛印禅师批复的“放屁”二字,气得恼羞成怒吗?这不就是心随境迁起妄念分别的凡夫心识吗?所以自认为八风吹不动的苏东坡,不但没有得悟真谛,反而彻底显露了凡夫真面目。好在,佛印禅师一代高僧早已了然明见,寥寥数语点化之后,苏东坡终于自愧觉醒。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不被外境所迁,不被八风所动呢?
南无羌佛的说法《断绝凡情二十法》、《心动着境即是魔,随缘分别则无定》等系列法音,都是教导我们如何通过修行脱胎换骨、转凡成圣。因为凡夫心就是染心,向外驰求、随外境所迁,然后产生种种分别之心;圣者是不动心、六根平等、万法不染。当然想要真正做到不被外境所迁,不被八风所动,那就必依教奉行,来不得一点折扣,否则就仍执迷于万法而深陷其中,永堕轮回。毕竟,想要真正了脱生死、得证圣境,那绝对是要实际真功夫,不是一句空话所能达到的。
佛法高深莫测、博大精深,但如果没有修行作为坚实的基础,那也绝不可能筑起高楼。所以只有老实修行,从了彻无常、六尘不染、万法不执,来得证心缘一境、心性寂灭之佛法真谛。到那时,什么八风、凡情、一切诸相又将奈我们如何呢?
编辑:一滴水
文:拨云见日
“八风吹不动,独坐紫金莲。”全诗是什么?
该句选自苏轼的《东坡志林》。原文如下: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稽首”是顶礼膜拜的意思;“天中天”是说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更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称为“天中之天”。
“毫光照大千”是说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于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太阳系里面,有很多星球,组成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成一个大千世界。
“八风吹不动”这是一句精警动人的诗句,也是全诗的中心,最为要紧。“八风”,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大智度论》说:“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违,能鼓动物情。”这八种是人生成败得失的总和。称颂赞美,名誉利禄,跟各种快乐的享受,是谁都会陶醉的;普通一般人,每逢这些好境乐事,都会感到瓢瓢然!而遇讥嘲诋毁,则怒形于色;逢逆缘苦境,则忧戚于心,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一个人,居然“八风”都吹不动他,这人是谁?就是佛陀。
“端坐紫金莲”这是说佛陀诸惑已尽,众德圆备,故能不被外境所摇动,庄严而安稳地坐在莲花台上。
故事由来:
有一天,苏东坡灵感来了,写了一首五言诗偈: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他自感得意,认为这首颇具修持工夫的创作,如果让佛印禅师看到,一定会加精、给红脸,就赶紧派书僮过江,专程送给佛印禅师去欣赏印证。谁知佛印看后,一笑,略一沉吟,只批了两个字,便交给书僮原封带回。
苏东坡在期待中接回“佳音”,总以为禅师会赞叹一番,急忙打开一看,只见上写“放屁”两个大字。
苏东坡受不住这一着,随即备船过江,亲自到金山寺去找佛印禅师兴师问罪。直奔金山寺,却见禅堂禁闭,门上贴一张纸条,写的是“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苏东坡到此才恍然大悟,惭愧不已!
参考资料
苏轼东坡志林青岛:青岛出版社,2010年4月1日
关于“紫金莲”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7610.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
- 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
- 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
-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 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