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皎皎出处(明月开头的五字诗词)
-
明月何皎皎出处
网上有关“明月何皎皎出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明月开头的五字诗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古诗十九首
名称《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年代东汉
作者无名氏
体裁五言诗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①。
忧愁不能寐②,揽衣起徘徊③。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④。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⑤,泪下沾裳衣⑥。
[1]
明月开头的五字诗词
原诗
[编辑本段]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相关背景知识
[编辑本段]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译文
[编辑本段]
明月为何这般的皎洁光亮,照著我这罗制的床帐. 在这个不眠之夜,月光惹动了思妇的愁肠. 她揽衣而起,心事重重地在空房中徘徊. 自忖道:外面固然好,怎比得上家裏呢 在怅惘中,她打开房门走到外面,四下顾望,只见月光满地,夜凉如水. 满怀愁绪向谁倾诉呢 她神色凄然地回到房裏,落下泪来.
鉴赏
[编辑本段]
这首诗是写游子离愁的,诗中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他的乡愁是由皎皎明月引起的。更深人静,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最易勾引起羁旅人的思绪。谢庄《月赋》曰:“隔千里兮共明月。”李白《静夜思》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于这首无名氏古诗中的主人公来说,同样是这种情绪。“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当他开始看到明月如此皎洁时,也许是兴奋的赞赏的。银色的清辉透过轻薄透光的罗帐,照着这位拥衾而卧的人。可是,夜已深沉,他辗转反侧,尚未入眠。是过于耀眼的月光打扰他的睡眠吗?不,是“忧愁不能寐”。他怎么也睡不着,便索性“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起来。清代朱筠评曰:“神情在‘徘徊’二字。”(《古诗十九首说》)的确,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痛苦的剧烈。
诗写到这里,写出了“忧愁不能寐”的种种情状,但究竟为什么“忧愁”呢?“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这是全诗的关键语,画龙点睛,点明主题。这两句虽是直说缘由,但语有余意,耐人寻味。“客行”既有“乐”,为何又说“不如早旋归”呢?实际上他乡作客,何乐而言。正如《相如歌·饮马长城窟行》所说:“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与相为言。”然而异乡游子为什么欲归不归呢?这和他们所处的客观现实是密切联系着的。即如本诗的作者,大概是东汉时一个无名文人吧,在他那个时代,往往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却又仕途阻滞,进很两难。这两句诗正刻划出他想归而不得归无可奈何的心情,是十分真切的。清代陈祚明说得好:“客行有何乐?故言乐者,言虽乐亦不如归,况不乐乎!”(《采菽堂古诗选》)朱筠也说:“把客中苦乐思想殆遍,把苦且不提,‘虽云乐’亦是‘客’,‘不如早旋归’之为乐也(《古诗十九说》)他们是道出了此中凄凉味的。
作者点出这种欲归不得的处境后,下面四句又像开头四句那样,通过主人公的动作进一步表现他心灵最深层的痛苦。前面写到“揽衣起徘徊”,尚是在室内走走,但感到还是无法排遣心中的烦闷,于是他走出户外了。然而,“出户彷徨”,半夜三更,他像梦游似的,独自在月下彷徨,更有一阵孤独感袭上心头。“愁思当告谁?”正是这种“独”、这种“彷徨”的具体感受了。古乐府《悲歌》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向千里之外的故乡云树引领而望,可是又怎能获得“可以当归”的效果呢?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失望。他实在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折磨了,他又回到室内去。从“出户”到“入房”,这一出一入,把游子心中翻腾的愁情推向顶点,以至再也禁不住“泪下沾裳衣”了!全诗共十句,除了“客行”二句外,所描写的都是极其具体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是一个紧接着一个,是一层深似一层,细致地刻画了游子欲归不得的心理状态,手法是很高明的。清代张庚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层次说:“因‘忧愁’而‘不寐’,因‘不寐’而‘起’,因‘起’而‘徘徊’,因‘徘徊’而‘出户’,既‘出户’而‘彷徨’,因彷徨无告而仍‘入房’,十句中层次井井,而一节紧一节,直有千回百折之势,百读不厌。”(《古诗解》)
一首短小的抒情诗,能够细致地表现如此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这在我国古诗中是不多见的。俄国有一位大作家屠格涅夫,是擅长于心理描写的,但是他的心理描写,大都是对人物心理的一些说明,有时不免使人感到沉闷和厌烦。而我们读的这首古诗,却没有这个毛病,它是通过人物的自我意识活动来表现的,通过由意识而诱发的行动来表现的,具有文学的形象形。而且更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富有抒情诗的特质,这种艺术经验是值得注意的。
明月开头的五言诗:
《明月何皎皎》
作者:佚名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关山月》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明月上高楼》
朝代:魏晋
作者:曹植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天亮了我还没有睡的诗句
1 关于夜深了还没有睡的诗句
关于夜深了还没有睡的诗句 1夜深人静睡不着的诗句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游哉,辗转反侧。——《周南·关睢》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邶风·柏舟》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邶风·终风》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邶风·终风》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赠妇诗三首》(其一)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忧人不能寐,耿耿夜合长。——《伤歌行》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明月何皎皎》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帏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咏怀八十二首》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明月照积雪,朔风颈且哀。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岁暮》
春草醉春烟,深闺人独眠,积恨颜将老,相思心欲然。——《闺思》
夜长愁反复,怀抱不能裁,披衣坐惆怅,当户立徘徊。——《夜不得眠》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卧。《子夜歌》
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多少关心事,书灰到深夜。——《火炉前坐》
罗幕生春寒,绣窗愁未眠。南湖一夜雨,应湿采莲船。——《效崔国辅体四首》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岁暮归南山》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夜作》
佳节从愁里过,壮心偶旁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色,自把新诗歌百遍开。——《九日和韩魏公》
徘徊欲睡还复行,三更犹凭阑干立。——《夏月不寐有赋》
几夕离魂自无寐。楚天云断见凉蟾。——《代意二首》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
2夜深人静睡不着伤感的诗句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唐代:张继《枫桥夜泊》
白话文释义: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出自宋代:叶绍翁《夜书所见》
白话文释义: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出自唐代:杜甫《旅夜书怀》
白话文释义: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着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4,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出自宋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白话文释义: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5,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白话文释义: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3形容半夜睡不着的诗句有哪些
1,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出自唐代:李白《长相思·其一》
白话文释义:黑夜里只有一盏孤独的灯,迟迟等不到天明,寂寞与思念令人绝望。只好卷起帘幕,看着月亮思念那个人,空余长叹。
2,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出自宋代: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白话文释义: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三更。站起身,独绕台阶踽踽行。四周静悄悄,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出自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白话文释义: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出自五代: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白话文释义: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5,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出自宋代: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白话文释义:醉中告别西楼,醒后全无记忆。犹如春梦秋云,人生聚散实在太容易。半窗斜月微明,我还是缺少睡意,彩画屏风空展出吴山碧翠。
4夜深人静睡不着的诗句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游哉,辗转反侧。
——《周南·关睢》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邶风·柏舟》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邶风·终风》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邶风·终风》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赠妇诗三首》(其一)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合长。——《伤歌行》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明月何皎皎》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帏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咏怀八十二首》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颈且哀。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岁暮》春草醉春烟,深闺人独眠,积恨颜将老,相思心欲然。——《闺思》夜长愁反复,怀抱不能裁,披衣坐惆怅,当户立徘徊。
——《夜不得眠》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卧。
《子夜歌》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多少关心事,书灰到深夜。
——《火炉前坐》罗幕生春寒,绣窗愁未眠。南湖一夜雨,应湿采莲船。
——《效崔国辅体四首》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岁暮归南山》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作》佳节从愁里过,壮心偶旁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色,自把新诗歌百遍开。
——《九日和韩魏公》徘徊欲睡还复行,三更犹凭阑干立。——《夏月不寐有赋》几夕离魂自无寐。
楚天云断见凉蟾。——《代意二首》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
5夜深人静睡不着伤感的诗句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唐代:张继《枫桥夜泊》 白话文释义: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出自宋代:叶绍翁《夜书所见》 白话文释义: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出自唐代:杜甫《旅夜书怀》 白话文释义: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着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4,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出自宋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白话文释义: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
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5,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白话文释义: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6形容晚上睡不着觉的诗句都有哪些
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出自《诗经·周南·关雎》。
释义:想找都找不到,美丽善良的女子,做梦也在把她思念。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觉。
2、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出自宋代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释义: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三更。站起身,独绕台阶踽踽行。四周静悄悄,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家山松竹苍然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3、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贺雨》。
释义:(我)心思不宁,日日夜夜忧心忡忡,难以入睡。
4、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
释义:晚上流萤飞过宫殿,玄宗俏情地把杨妃忆念,孤灯中的灯芯已经挑尽,独宿的君王还未入眠。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释义: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诗句,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中
国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律诗,见于《诗经》。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宋元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后,诗句内容逐渐扩充和演绎,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诗句演变成没有了字数的限制的自由体诗歌。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诗句形容月亮又圆又亮的词有哪些?
形容月亮又圆又亮的词有:
1、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5、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李白《长相思·其二》。
描写月亮又圆又亮句子是:
1、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2、看,一轮金黄的圆月升起了,柔和的光线,仿佛不是真实的,这种自然景观给人以一种舒适和迷人的感觉。在月亮上,一个淡淡的黑影仿佛在晃动。我想,一定是嫦娥抱着心爱的玉兔又在遥望人间了,她也许是感觉到月宫的广寒比起温暖而又热闹的人间,更加显得那么单调而又乏味吧。
3、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4、渐渐的,月亮从椭圆形变成了整圆。圆月中有黑色的影子,似天狗张大嘴巴准备食月;若嫦娥在月宫中翩翩起舞,抖着丝绸弯着腰;又如张牙舞爪的恶摩要撕开月屏,从中奔出,真有趣儿。
关于“明月何皎皎出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翰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zztaimin.com/zhishi/5484.html
主栏目导航
新增导航栏目
新增导航栏目
热门知识
热门诗文
热门名句
-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 薄幸郎君何日到,想自当初,莫要相逢好
-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
-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